~~~~~~~~~~~~~~~

齐亚诺安排了同匈牙利外交大臣恰基于1940年1月6-7日在威尼斯会见,并发现恰基十分愿意保证不向罗马尼亚进攻,但是在特兰西瓦尼亚问题上却依旧不肯让步。在谈及一旦苏联发动进攻,意大利就派遣军队到匈牙利这一问题时,齐亚诺坦率地表明,除非过境的问题能够解决,否则无法派兵。对于克罗地亚究竟应该受意大利控制还是受匈牙利控制,齐亚诺和恰基的看法也不一致。在此后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这出由意大利来保护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滑稽戏继续以人们熟悉的方式演下去,甚至提出进一步的建议,要成立一个意-匈王朝的联盟。意大利一面告诫匈牙利不要挑起冲突,一面向罗马尼亚人派出空军教官,并为他们建造军舰。罗马尼亚政府充分利用了意大利人的友谊。卡罗尔国王在1940年3月7日的演说中大谈特谈这种友谊,青年领袖西代罗维奇在访问罗马以后,甚至在罗马尼亚参议院中宣布,墨索里尼已答应给予支持,来反对不管哪一个敌人,但这句话在官方的记录中被删掉了。与此同时,罗马尼亚政府与意大利却在石油问题上拼命讨价还价,并削减了供应的数量。

到1939年底,纳粹-法西斯党的团结似乎下降到最低点。固然,意大利一直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违反中立的原则为德国效劳。齐亚诺承认,他经常在一些次要的要求上让步,据说是希望这样做了以后,一旦关键的时刻来到,他就能对最大的要求加以抵制。德国得到意大利的帮助而避开了盟国的封锁;斯蒂法尼通讯社经常向中立国的报界,特别是向西班牙和东南欧的报界,提供有倾向性的资料;在波尔萨诺强迫降落的德国飞行员都被遣返回国。但是,意大利政府拒绝提供有关盟国护航的情报,对于德国方面再三要求它允许把德国的潜水艇调往地中海,也不予同意。它还指示驻柏林的大使馆(应当指出,这是值得赞扬的),对波兰人和犹太人要尽量放手给予签证和发给入境许可证,发给波兰人的签证,直到1940年5月20日方才中止。意大利没有撤销对波兰流亡政府的承认,意大利的领事官员甚至在12月30日里宾特洛甫要求他们撤走时,仍继续留在波兰,直到最后,在里宾特洛甫于1940年3月去罗马后,意大利政府接到通知,限一星期内将它留在各领事馆和驻华沙大使馆的所有官员撤走。德国人在波兰的暴行使意大利人毛骨悚然。墨索里尼本人看到一份报告后也大为震惊,他命令把这份报告私下传给法国和美国的报界。

德国政府方面,则在齐亚诺访问柏林之后,对意大利冷淡了几个星期。德国人对自己的外交和军事计划的讳莫如深,越来越令人费解。在希特勒于1939年10月6日在德国国会发表的演说中,意大利只受到几句恭维。德国的舆论仍然瞧不起意大利,而里宾特洛甫、戈林和其他人则继续不断地激怒意大利人,硬说正是意大利人避不参战,使英国参了战。意大利被断然地指责为过分偏袒盟国,而意大利对芬兰的态度、对南蒂罗尔公民投票的态度、对经济事务的态度,都助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