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弱小代表死亡

1940年4月北欧战争的发展趋势使莫斯科解除了与西方盟国立即发生冲突的忧虑,可是也在恶化苏德关系上起了作用。早在1939年10月底,德国海军舰艇出现在芬兰湾,就使得苏联政府忧心忡忡,根据苏联的要求,柏林同意把德国从事经济战的军事行动限制在更西面的水域。这时丹麦和挪威已处于德国占领之下,因此保持瑞典领土的完整就成了苏联急切关心的事了。1940年初夏,德国在西欧节节胜利,在莫斯科看来,这是一个警告,苏联政府要不失时机地摘取苏德合作的最后一批果实,并要举国作好准备抵制德国的攻击。苏联在向德国表示祝贺,在发表公报消除疑虑的同时,把边界线迅速推向波罗的海沿岸,推向多瑙河口,而把国内的工农业置于战备体制之下。

苏联政府认识到,苏联友谊的价值,对于取得这些胜利的德国来说,已经大大下降。前途困难重重,这也反映在芬兰的局势中。有时风平浪静,如在阿兰群岛的地位问题上德国依然是俄国的忠实朋友;有时,摩擦局限在政府机构或外交往来的范围内,如在挪威峡湾建筑防御工事的问题或佩特萨莫的镍矿问题;有时,局势造成两国严重不和,如因芬德军队过境协定而产生的问题。紧张始终存在,苏德关系日趋恶化。

这一时期的苏芬关系,必须根据上述形势来估量。6月27日,即苏联政府向罗马尼亚政府发出最后通牒的第二天,莫洛托夫着手与巴锡基维解决阿兰群岛的问题。他断言芬兰已在阿兰群岛设防。而苏联政府认为,如在该群岛设防,必须根据一项正式协议和苏联联合进行。此外,苏联政府还要求有权掌握防务情况。莫洛托夫承认,这些要求超出了和约规定的义务。他把这些问题以及苏联希望参加开发佩特萨莫镍矿的要求与芬兰迫切需要缔结贸易协定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讨论。苏联的要求是如此坚决,致使芬兰政府在缔结正式协定以前,就开始撤走了阿兰群岛上的部队和军备。在谈判过程中,芬兰人争辩道,1921年缔结的旧公约为他们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若无各签约国的同意,不能更改。可是莫洛托夫不同意“向全欧洲遍发照会”,他要求芬兰在按照该公约采取任何措施时都要与苏联磋商。芬兰人固执地维护自己的主张。莫洛托夫恼羞成怒,称他们为无可理喻的人。他又说,至于跟德国人打交道,根据经验,“就是大事情也只要几天就能解决”。10月11日,协定签字了。它规定芬兰必须使阿兰群岛非军事化,并且将来也不再设防,不能把它供给别**队使用。苏联驻阿兰群岛的领事馆将监督这些规定的执行情况。

这样,尽管莫斯科取得了预期的结果,但是问题的解决却拖延了很久。在另一个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问题上,即苏联与汉科之间的陆上交通问题,在苏联人看来,芬兰人依然是顽固不化的谈判者。而要在两国之间建立一般的和平友好关系,借助于这种关系,使一些悬而未决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和谐地解决,这个任务甚至更难完成。事实上,苏联的外交在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