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ixs)•(cc), 不起风波地过下去⇝[(yimixs.cc)]⇝『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是最好的一种选择,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这些属下他的部下,还有杭州及整个江南一带的百姓,穿越以后这段他已经看到太多悲惨的事发生了,寒冬时候那么多的流民衣食无着,他不是提议赈救这些可怜的流民吗?

既然当初有这样的慈悲之心,如今还要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去绞杀更多人的性命吗?

王易也想到王作告诉他的经过中,父亲是因为不愿意跟从辅公祏起兵而被杀的,当时拒绝的话中就说了,天下刚定,不应该再起兵事,既然父亲当初手握重兵时候就反对起兵,以免为百姓带来更多的灾难,那现在江淮军大部已经灰飞烟灭了,天下也安定,更加不应该起兵作乱的了。

想到这些后,王易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先的烦躁消除了大半。

但又想到王作等人已经秘密地准备了五年,五年下来为起事准备做了大量的工作,钱粮准备无数,万一他就这样轻易地说放弃,这些人肯定会心灰意冷的。

再者,万一李世民现在嘉勉父亲王雄诞的诏命只是一个诱捕父亲原先部下的烟幕,或者说李世民知道杭州一带还有这么大的义军力量积聚,无论哪种情况,若属下的这些人全部放弃一切,公开向朝廷缴械请求归顺,那真的到了不可收拾的场面,连一博的可能都没有,那也是太悲惨了吧?

想到这,王易已经有了个大致的想法,那就是继续保持现在这样的情况,起事的准备也继续做着,在静观朝廷的政策动向中再慢慢转变,若是朝廷真的完全不追究江淮义军残部人员的责,那可以逐渐变军为民,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中去,一些能力不错的还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向李世民举荐,让他们有出人头地的一天,若李世民真的逼迫紧,那也没办法,铤而走险的事也要做。

王易感觉很可惜,后世时候没有对这点比较不重要的历史深入研究一下,以致不清楚李世民最终是如何解决江淮军的残部的,但据王易在研究中对李世民这个人的了解,李世民对待像魏征、薛万彻这些原本是李建成手下的人员,当然还有更加原本是敌对方的手下的方式上可以做出判断,李世民现在下发的诏令应该就是其本意,不可能作为诱捕的手段,这个皇帝不会因小失大,失去江淮一带的百姓支持的。

王易下了这个决心,也知道眼下自己要做哪些事了,这个决定自然要告诉王作,而且还要告诉属下所有有地位的人,王易相信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当然,其他的事他也要做,特别是疏浚钱塘湖的事他一定要完全参预进去,而且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起到主导作用,让杭州一带的百姓知道他王易这个人,万一不得已的时候,可以用创出的名声,号召杭州一带的百姓进来跟随他谋事。这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有王作、王近等在杭州一带差不多可以呼风唤雨的人在,参加疏浚的民工中许多负责人都是属下的人,从民工那里造势,把他为李弘节出谋划策的事都传出去,不起名声都难。

做出了决定,王易心也完全放松了,很快就睡去了。

-----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