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宰不知不觉湿了眼眶,想起《示儿》里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吾儿,已经没有那一天了。

大宋亡了。

陆宰心里沉甸甸的,似乎有一块大石头压着,压得他快要喘不过气。

唐氏看得忧心,宽慰道:“夫君莫担心,上面那位陆游不一定就是我们的孩儿。”

“不,那是我们的孩儿。”即便不是,我们的孩儿也会是一个忠君爱国之士,所思所想与上面的陆游并无二致。

陆宰做了一个决定,让下人收拾行囊,他要回开封。

王师北定中原日,或许可以在不久的将来看到。

宋孝宗位面

淳熙十五年,六十二岁的赵昚早已没了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甚至有了退位之意。

听着一首又一首的诗词解析,赵昚想起了早年自己也不甘偏安东南,只是隆兴北伐草草收场,当时太上皇尚在,朝中主和派居多,种种顾虑之下,最终他也倾向了主和派。

收复中原的想法离他已经很遥远了,遥远到他都记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开始,听到北伐就皱眉,只想一心求稳。

明明曾经他也想收复故土,完成北伐大业,重振大宋江山。

赵昚低不可闻地叹了一声,“召陆游和辛弃疾入朝觐见。”

……

***

模拟考场

“好了,今天的题目就解析到这里。需要补考的同学稍后会收到通知,补考将于三日后进行。”

“下课。”

“老师且慢——”

顾青岚循声看去,是李白。

李白站起身,“老师,我觉得我的答案比较好啊,比如这里这样对,不是比原句更好吗?”

众人一听,瞬间眼前一亮,好句啊!

就连原作者都觉得比原句好。

而且!如果这样可以,那他们是不是也可以,默写那里,不会的他们也没空着,不就是填词嘛,信手拈来,填上去的词也没比原作差啊!

感觉比原作还好呢。

曹操看着没差多少分就及格的卷子,心中一动,“老师,我觉得我这样写也没错吧,从这个角度赏析不是更能体现诗歌……”

不少差几分的人听了都跃跃欲试,争先开口。

顾青岚:“……”

“诗歌默写题是客观题,答案是固定的亲亲。至于解析题、材料分析题虽然是主观题,但也是有参考答案的,请按照参考答案作答。”

李白:“可是此前,吾并不知道参考答案,这要如何作答?”

顾青岚看了一下自己的能量条,对李白道:“很快你就知道了。”

李白:“???”

李白还想问其他问题,奈何对方说完就不见了。

不仅如此,连考场里的桌椅讲台都尽数消失,瞬息的功夫,偌大的考场消失得一干二净。

众人震惊得面面相觑,还没来得及开口,便眼前一黑。

杜甫再睁眼时已经回到了自己简陋的住处,外头十分热闹,从内里看去,密密麻麻都是人。

竟然连州官、县官也来了。

杜甫迟疑了一瞬,抬步去开门。

外头的人看见杜甫从空屋子里出来,先是一惊,随后哗然而上,问他在天上的见闻和感受。

“杜二,想不到你竟然有这样的好运,在天上是什么感受,有没有脚踩云端的感觉?”

同为司功参军的顾九不等杜甫回答,又道:“我下面看了一个多时辰,茅房都跑了两回,你们没有一个人跑茅厕,天上是不是没有五谷轮回?”

杜甫:“……”别说,似乎在上面真的感觉不到饿,也感觉不到累,注意力特别集中。

晨食只吃了半块饼,如今都晌午了,按理来说早就饿了。

正想着,肚子开始叫唤了起来。

“杜二,上我那去吃汤饼吧。”

华州刺史发出邀请,“家中也备下席面,不知杜先生可否赏脸?”

华州刺史是杜甫的顶头上司,杜甫当然不会直接拒绝。

只是他刚才听到一个很耳熟的声音,就是在考场上听到的广播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