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晳听见胤礽在外头呼唤康熙,小心翼翼地问他:“皇玛法,外面来了好多朝臣,要不还是开门去吧?”

康熙低下头,镇定地问弘晳:“儿子不听话,一再来撩拨朕的怒火,应当如何?”

弘晳懵懵懂懂地说道:“阿玛说,宝宝不听话,一定是因为揍的还不够狠。”

外头如杀猪般嚎叫,凄凄惨惨地恳请皇上出面,康熙还有闲心与弘晳聊天:“哦?保成打过你屁股?”

弘晳摇了摇头,摸了摸自己的小屁股:“阿玛每次要揍的时候,宝宝都逃了。”

胤礽佯装要揍他小屁股,弘晳就知道自己犯了错惹阿玛生气了,溜得比兔子还快,下次再出现在胤礽面前的时候就会主动承认错误,可谓是求生欲极强了。

因为他的“识时务者为俊杰”,至今还未感受过被打屁股的滋味。

康熙教育弘晳:“朕是汗阿玛,是九五至尊,若太子稍加威胁朕就出面而去,朕的颜面何在?朕之威严何在?”

弘晳看看外头,再看看康熙,好奇地问道:“那,不理他们吗?”

可是外面好像很严重的样子。

康熙置若罔闻,闭上眼道:“朕之太子,不会拿江山社稷来开玩笑。”

正是因为这一种信任,使得康熙并未走出去,而是静候其变。

他并不认为这是太子唯一逼迫他就范的手段,父子之间交锋才刚刚开始,哪儿有一上来就认输的道理?

“朕做下决定,轻易不会更改,”康熙教导弘晳:“君无戏言。”

科举制度不会废除的,只要他不出面,待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太子自己就会为了江山社稷而率先认错,如今朝中情绪还未到达巅峰,不过试探尔,康熙心如明镜,因而不慌不忙。

正如胤礽料准了康熙,康熙也料准了他的动作。

世间再也没有人如康熙这般了解胤礽,反之亦然。

胤礽眼瞧着汗阿玛紧闭宫门,连朝臣都不见,不由暗暗苦恼。

此计不成,于是再升一计!

天色近黄昏,胤礽先疏散朝臣,接着招来六阿哥胤祚,询问大船建造事宜。

次日,胤礽颁布与各国交往文书,将以国之交流为理,出使他国,准备筹备之事敲锣打鼓地进行着,胤礽更是将理由都给掰扯清楚了“人家沙皇彼得不就是去往各国游历以后才积累了经验,挖掘到大批人才回到国内进行改革?”

大清不至于像罗刹那么仓促,可国家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大清的未来发展。

康熙拒绝一切与朝堂有关的消息,甚至下令“不得再以政务打扰到朕”。

胤禛急匆匆的跑来求见康熙,康熙冷着脸道:“怎么,朕之命令你当耳旁风?”

“太子将出使西方,已然命人敲锣打鼓准备出行事宜,汗阿玛若再不出面,恐太子将外出,归期不定。”

康熙犹如被人掐住了命运咽喉,怒目圆睁,惊诧非常:“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