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赐履笑开了声:“原来殿下是提前听过了《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是前朝之人所写,话本广为流传,戏剧中也会排到封神演义的片段,熊赐履道:“只是《封神演义》是前人虚构的,《史记》之中可没有记载古代有哪吒。”

“孤知道虚构的意思,古代没有哪吒和敖丙,”胤礽认真答道:“孤分的清现实与话本。”

不过他知道,虽然古代没有哪吒,但是古代有恐龙!在比大禹治水更遥远的古代,是时下众人难以考据到的远古时期。

“采薇讲述的是一位解甲归田的兵卒,离开边关归乡的艰辛,道路难行,他又饿又渴,回忆往昔战场上的时光,心中百感交集。那时候啊,边关不稳,戎狄侵扰……”

熊赐履说着说着,发现太子殿下的眼神逐渐迷茫,从他那脸上,就得知他又有没听懂的话了,于是他放慢了说话速度,等待太子殿下醒悟。

不过片刻,太子的迷茫逐渐退去,仿佛一下子就懂了他的内容,那感觉,就像是“醍醐灌顶”的参悟,又像是有个看不见的人,时刻待在殿下的身边为他解释。

熊赐履竟有些相信皇上派人宣扬的太子殿下“得天所授”了!

白天,授课先生讲述了多少东西,晚上又跟着系统看相关动画,重复听,重复看动画,重复背诵,学习进度一日千里,胤礽以惊人的速度啃噬着《诗经》的进度。

前一日刚学会了“采薇”第二天就能背下来了,这样过目不忘,聪慧懂事的学生哪个师傅不爱?更有意思的是,太子殿下还会以一种“求知若渴”的眼神注视着自己,请他教授更多的内容。

不知不觉间,熊赐履将授课进度加快不少,从刚开始的两日一篇,到一日两篇,三篇,教的人投入,学的人冲劲儿十足,竟达成了和谐相处。

四位先生中,也是熊赐履出现的频率最高。每当上课的时候,都会响起系统激昂的背景音乐,胤礽满脑子都是两个字“冲鸭!”

另外两位,李光地要帮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朝堂公务较多,出现的频率最少,可每当他出现的时候,胤礽就知道又到了能听师傅讲故事的时候了!

这是个人生阅历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师傅,为了听他讲被“吴三桂”绑架强迫做地方官,虚与委蛇最终找机会逃回大清朝堂的坎坷路途,胤礽每次上课前都会提前将要学习的篇数给预习完,牺牲玩耍的时间去学习,为的就是让李光地知道他学会了,好在课上说说其他的故事。

李光地就纳闷了,他询问同僚:“你们可知为何殿下要叫我小虎师傅?”

没有人看过《小虎还乡》,他们当然不知道胤礽的小脑袋里脑补了多少东西。

最后一位师傅名叫汤斌,眉头间有一道皱痕,国字脸,特别严肃且有威严。他在朝堂之中就是有名的清正的名声,做事特别较真,严肃的性子极容易得罪人,是只效忠于帝王的孤臣。

康熙喜欢用汤斌,对其尤为敬重,尊其为理学、朱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