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尚书,共同拟定章程,实行训练计划,并选择出适合参与阅兵的人马。

步兵、骑兵、刀兵、弓箭兵、弩兵等等,常驻在京师的八旗分为上三旗与下五旗,并且还从低到高,地位均有不同,下五旗的接触子弟们终生都在为了抬起而努力,所谓的“抬旗(yimixs)•(cc)” ,于他们而言是光宗耀祖。

八旗子弟之间这种阶级关系,让上三旗成了人们的向往,而上三旗出身的人,则天然就有优势,并且自傲。

八旗之间并非是一直以来都和睦可亲的,他们时常因为待遇不公而发生摩擦,可到底,他们都是捏在皇上手中的军队,只要皇上表现出些许亲近某一旗的倾向,则其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米%小说])℅『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

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甚至于是施琅培养组建起来的海军,都被编入了“八旗”之中。

【所谓的“旗”,是游牧民族军队的一种编制,率军之人都不称呼为将军,而是旗主。】

从小美的信息整合中可以得知,“八旗”之制乃清军入关以后,满人的文化结合汉人文化后酝酿出来的畸形产物。

通过“八旗”,将满、蒙、汉军皆融入这个体系之中,这本是一件有利于民族融合的举措,却因其注重阶级分明,上三旗与下五旗之间的地位不对等而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这一种影响若是长期持续下去,虽于帝王权柄无碍,却碍于国之军力发展。

军队制度的改变现状还不是胤礽有这个魄力去动的地方,比起如同庞然大物一样的八旗之制,他还太过稚嫩,想要改变它,得从点滴做起,好在他在最适合的年纪,迈出了第一步,阅兵。

根据八旗之中的地位不同,出场的先后顺序,也将是由上三旗,之后才安排到下五旗。

这种出场顺序,已经足够引起有心之人的深思,借助此次阅兵的机会,杜恭俊所上奏的“收台湾之海域商贸,成大清国内贸”的建议也拿到了台前来说,胤礽趁机提议:“不如成立海军,编入新军,以掌东亚海域之贸易。”

到了礼部历练大半年,太子成熟了许多,于朝会上也时常发表自己的见解。

应不应胤礽的提议,这个再说,反正康熙是挺满意胤礽的表现。

老父亲看到终于成熟稳重,再也不给他闹出烂摊子的儿子,欣慰地心口发胀。

自康熙采纳胤禔提议,责令两部尚书共同负责阅兵以后,八旗子弟迎来了哭爹喊娘的加训。

不知多少人在背地里骂皇长子,又不知有多少人借着此次加训,表现优异而得上官看中,由此升迁。

....

秋天即将临近,在京城最大的重事,殿试完成后,郑克塽降清的队伍也在大军的护送下到达了天子脚下。

....

迎接郑克塽的,除去本就准备好的迎宾礼官队伍以外,大清还为他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

八旗阅兵!

凶悍的骑兵,高壮的骏马,闪烁着寒芒的锋利兵器,无一不彰显着虎狼之师的魄力。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