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商、非兵、非民之徒, 安坐而仰食于王家, 或辅“以儒为将,以农为民之策”(2),生计唯有为官或当兵两途,旗之民兵再无其他能力,一旦到了生计不可维持之时,则使盗更为猖獗。

总之八旗制度已经在目前的大清并不适用了,弊端初次显露,还有改正的那一天,那是因为现在的大清还是鲜活的,年轻的,国家年轻,还有一位年轻有为的帝王,没有过多的沉苛,改之则并不难过,待到未来沉苛缠身时,恐怕已经难以更改,到时候才是真正的伤筋动骨,要了性命。

动八旗之制,有利于消满汉之矛盾,利于旗中民与兵分离,使更多人有其他生计,种族之分别消除,国家方能强大。汗阿玛时常教导儿臣若要治理好天下,“满汉必须得要一家”,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满人排汉,汉人亦会排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我朝满人共有几人,汉人亦有几人?压迫与奴役,只会加剧矛盾,满汉矛盾不消,则统治地位不稳。

满汉相阋将为亡国之源!

另有大清之八旗,借鉴前明之军制,采用“世袭之制”,如此旧制,一人当兵则一家人当兵,世世代代去当兵,旗人将永无自由,世袭之制也将形成新的“集团”、“家族”,军中将失去生机,犹如老牛耕地,再无活力,儿臣思及恐极,一旦想到此制将延续上百年,子孙后代都如此,大清之国力又能在这样的制度之下活多久呢?

盛唐之时,李世民也想不到唐朝享国仅有二百八十九年,如今大清迎来盛世,汗阿玛可能想到二百八十九年之后的大清会是怎么样?

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是由太子殿下说出来的。

想到太子殿下身后教导他的“仙人”,内阁大臣吓出了一身冷汗,唯有齐刷刷聚集到帝王面前,战战兢兢地将那封写得过长的奏折递交上去。

索额图有些焦急:太子殿下与皇上之间到底是怎么了?

放在以往,太子可不会这样不分轻重地去气/皇上,今日殿下所为,是故意为之,亦是在试探皇上底线啊!

胤礽来后,张望了下,发现五位内阁大学士全都到了,还笑着与他们一一问了好。

康熙将那奏折往他面前一丢,满面怒容,正待发怒,胤礽率先收敛起了笑容,严肃道:“汗阿玛,您看完儿臣所写的奏折有什么想法吗?”

内阁大臣们:“……”

他还问!

他竟然还有胆子去问!

不愧是亲父子,太子殿下这是料准了皇上不会杀儿子,顶着风冒着雨地给皇上找不自在啊!

这要是他们家里有这么糟心触怒圣上的儿子,非得恨不得将他塞进娘胎里回炉重造不可。

康熙气笑了:“你还有脸来问朕有何感想?保成长大了,伶牙俐齿了。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当真是好的很啊!”

胤礽正色道:“汗阿玛,儿臣不是为了气您才写这样一封‘大逆不道’的奏折。”才怪。

“儿臣所写这一切,全都是发自内心,源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