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婚姻。

做官后他亦没有纳妾, 没有利用外甥女的婚姻, 更没有抱怨,没有把官场上的情绪带回家里,所有的重压他自己一力承担,他忠于自己的家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世今生的周二郎从来都是高傲的,被凌迟处死的三千多刀,他没有吭一声。

……

皇帝虽然出面为周二郎出了气,但对方敢对他如此大放厥词的羞辱,他若是不回敬威严何在?

是不是以后谁看他不顺眼都可以上来吠上几口。

周二郎掩去眼底的冰冷,上前一步,缓声道:“陛下方才所见不过冰山一角,因着祖宗荫庇入仕者良莠不齐,官得来的太容易,不知感念皇恩浩荡,在其位不谋其职者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祸国殃民!”

故意停顿了一下,他才朗声道:“臣提议提高荫庇入仕者门槛,同时增加科举入仕名额,让天下真正有才能之士为国家效力,为陛下分忧。”

前面都是铺垫,后面才是周二郎的真正目的,朝廷现有格局基本定型,他作为朝中新兴势力的代表,想要培养建立自己的班底还得从新人中选,尤其是没有派别的和家族背景的新人里选。

因着刚才那一出,众人只当他是公报私仇,你动我一下,我动你一窝,让所有跟你一样靠着荫庇入仕者跟着你倒霉,让你成为同类的众矢之的。

永和帝同样是如此认为,另外周二郎说得确实也有道理,所谓荫庇,真当是皇恩浩荡吗?

无非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稳固皇权的工具而已,现下这种荫庇制度威胁到了江山社稷,自然要调整,永和帝也早有此念想,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和由头,刚才那蠢货一闹,周二郎顺势把他想说的话给说出来了,他焉能有不顺水推舟的道理?

“周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关系重大,就由你协同徐庚共同拟定章程,再交由朕定夺。”

说完,他又意思性的走过场问了一句,“对此,众卿可有异议?”

下面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人发表意见。

毕竟,提高荫庇入仕的门槛又不是废除,况且荫庇入仕的弊端他们自身亦能看得到,至于增加科举入仕的名额,可操作性就大了。

首先这名额增加多少不是还有徐大人把关么。

其次,就算是参加科举,贵族子弟亦比平民子弟的优势大得多,再者这平民子弟也可以招为自家的门生门客嘛。

可以说周二郎这一刀捅得不疼,甚至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些人中看得长远的有识之士想要做,却又因为自身就是荫庇制度的受益者而不太好做的事。

周二郎天生就是做帝王的料,他太懂得制衡之道,借力打力,在皇帝,自身,众位大臣之间找到了一个精准的利益平衡点,此事顺利达成。

以后,但凡因为扩大科举招收名额而入仕者,第一个要感激的就是为天下学子争取利益的周凤青周大人。

至于周大人喜好华服美衣之事,周凤青自己在百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