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了52年的8月,这个时候参战的各方都有些打不动的感觉了。联合**的总指挥都换了两届,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先后卸任,现在是克拉克在话事,不过他也蛮头疼。

从第五次战役结束以后,双方虽然互有攻守。不过由于都修筑有比较完备的工事体系,尤其52年5月底以后,志愿军在空军和远程火力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明了坑道作战。对付美军的进攻有了杀手锏。

而美军则继续辉自己的火力优势,依靠着自身强大的炮兵和空中支援,采取逐步蚕食的方法。逐步建立稳固的工事,将战线缓慢却坚定地朝着志愿军实际控制线步步推进。

这个苗头不太妙,志愿军立即展开反击,不过由于美军已经修筑好了完善的工事,各种轻重武器配备极为齐全,彼此互为犄角,没有任何的射击死角,每条防线都是由严密的炮兵阵地、坦克群和步兵组成,每一条防线都有永久工事和战壕,每一层防御带都有周密的空军支援预案,所以志愿军在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后却依然没能打破敌人的这种战略。

在板门店举行的和谈还在继续,这段时间美军由于在战场上占据优势。所以提出的条件极为苛刻。而且态度也极为蛮横。

双方谈判的强硬度实际上取决于战场的态势,如果己方占据优势,自然谈判起来底气就足,如果战场上处于弱势,那肯定说不上什么硬话,而此时美军在局面上略占优势,他们采用的“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办法很是毒辣,利用优势的远程火力迫使志愿军每天只能躲在坑道里面,稍一头就是一顿无情的炮火覆盖。美军的阵地离志愿军控制的阵地也越来越近,远的不过数百米,近的用肉眼都可以看清对方眼珠子的颜色。

和志愿军士兵每天白天都必须躲在坑道里面躲避炮火不同,美军的士兵却可以大摇大摆地在阵地上聊天、晒太阳和游戏。

面对着美军的步步蚕食。针对这种情况,杨思成向总部提出了大面积开展狙击作战的构想。依托现有阵地上的坑道和战壕,尽量击杀美军的有生目标,用敲牛皮糖的战术,积小胜为大胜。

这个建议引起了志愿军总部的高度重视。经过仔细研究以后觉得可行。于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杨思成的利剑大队,让他们抽调出优秀的狙击手,先在上甘岭地区展开试点,对那里的战士同时实施培训。

这天还是和往常一样,美军一大早就极为嚣张地从自己的地堡里面钻了出来,开始洗漱,由于这段时间对面的志愿军阵地上都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再说在他们炮兵观察哨的指引下,对方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就马上会有一轮犀利的炮火打了过去,这也让他们很是放心。

不过今天和以往显然有了很大的不同,美军不知道,在天亮之前,杨思成就带着几名队员从坑道里悄悄地溜了出来。借着战壕里每隔不远就修筑的防炮洞做掩护进入了阵地。在晨光中。杨思成手里的狙击步枪那黑洞洞的枪口泛出森森的杀气。

美军少尉福克斯正悠闲地坐在几个空炮弹箱堆成的凳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