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北上海参威

坐在德国代表团的对面,看着面前的这份协约,格奥尔基?契切林的脸上闪过了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如下了某种决心一般,在协议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只是在签下了名字后,格奥尔基?契切林却如虚脱一般瘫倒在了椅子上。

虽说签订这项协议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可是这项协议却让新生的苏维埃政fǔ失去的太多太多了…

而在格奥尔基?契切林签下协议的那一刻,对面的德国代表团的成员们却一个个满面的喜sè。也不怪他们会如此,因为这项协议的确是让他们受益良多。

整个条约的主要内容如下。

苏联政fǔ终止与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战争状态。

苏俄军队全面复员,海军军舰驶回海港并解除武装。

苏联承认芬兰、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独立,并有义务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立即缔结和约。

苏联将爱斯特兰、立夫兰、库尔兰、立陶宛、俄属bō兰等地割与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而上列各地今后之政治状态,仅德奥二国有权决定。同时苏联撤出阿达罕(ardakhan)、卡尔斯(kars)、巴统等省,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接管.

苏联拆除在阿兰群岛(alandislands)上所有防御工事,其未来地位由德奥瑞芬四国共同决定。

此外,在8月27日时于柏林所签订之补充条款中尚规定苏俄需给付德国60亿马克赔款,分五期偿还,但最后付款日期不得超过1918年底。

以上的条约,几乎各个都是苛刻之极。

而在签订了条约后,俄国也将会损失32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25%的土地,同时在被割让的领土上还包含了6200万人口,相当于全国的44%,而在其他资源上则更是损失惨重,如农业损失了33%、工业损失54%、制糖业损失80%、铁矿损失73%、煤矿损失75%。

另外在财政上,俄国还损失了27%,可以想象在这项条约得到了承认后,俄国遭受的损失会有多大。

而由于此条约和俄方当初的理想不割地,不赔款相距实在过大,不仅是孟什维克派代表大力反对,连布尔什维克党内部亦有人反对。最终还是列宁一力为其辩护,才让这项条约能够顺利通过。

不过在此时,德方代表仅仅只是肆意的宣泄着自己心中的喜意。

会如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这项协议签订后,德国在东线的压力将会大减,绝大多数部署在东线的部队也都能调往西线。如此,因美国参战而降临在德国头上的绝望感也能消减几分,而获得欧战胜利,至少是和谈的曙光似乎也重新降临在了德国人的头上…

只是看着德方代表脸上的喜意,格奥尔基?契切林等人的内心却充满了苦涩。认真的讲格奥尔基?契切林等人并不愿意签订这项协约,只可惜签订这项协约却是上面的人的意思,而格奥尔基?契切林本人根本就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