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虎式和虎王很强,至少如果是对付俄国人的T-34的话,一一次至少能够对付两到三辆。这还只是单车的战斗力,如果是两辆虎式或虎王的话,这个数量甚至还能够翻番。

然而对国防军来说,德国人的虎式和虎王却并不是多么难对付的对手。

首先,虎式的88毫米炮的倍径只有56倍径,也就是所谓的88mmKwk36L/56坦克炮了。这种程度的坦克炮对付ZT-40还是没问题的,毕竟ZT-40哪怕是炮塔的正面装甲也只有120毫米,车体的正面装甲更是只有100毫米。

如果是在2000米的距离内,只要能够命中,想要击穿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能否命中也是个问题,毕竟想要在2000米的距离命中机动中的对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估计也只有德国装甲兵和中国装甲兵能办到,俄国人的话——————他们的瞄准系统和火炮jīng度实在是太糟糕了一点…

因此在二战中极其威风的虎式,也只能对中型的ZT-40造成威胁而已。当然,如果是较近距离的话,想要击穿ZT-41也不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虎式能活着到那个距离的话。

和虎式相比,虎王的威胁则要更大一些。

88毫米的KwK4371倍径炮,在威力上虽然不如T-41的105毫米L/68倍径炮,但是在2000米的距离内威胁一下ZT-41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坦克并不是只有炮塔,车体也是会被命中的一部分。

和200毫米厚的炮塔正面装甲相比。车体的150毫米装甲显然要薄弱许多。而且虽然德国缺少钨等资源,但这却并不代表德国就没有钨。

至少在这个时代,就算没了中国这个路子,德国还是能够从西班牙、葡萄牙和rì本获取钨的,因此钨芯弹在德国人手中多少还是有点的。

至于豹式的75毫米炮。只要看看75毫米炮的70倍径,就可以想象这种火炮的威力究竟有多大了。

对于火炮而言,口径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但是很多时候却不能单看口径的。很多时候火炮的倍径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坦克炮而言。

倍径是表示管状火器。最常见于代表火炮的炮管长度相对于口径的比例,两者都是显示火炮的重要数字,同时也是火炮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倍径是一个无单位的数字,与口径共同表示火炮的基本大小。倍径是以炮管的长度除以炮口直径之后取最接近的整数而得。在标示上有会与英文字母L一起出现,意思是长度。譬如,40毫米/70或者是40毫米/L70,后面的70都代表炮管的长度是火炮口径的70倍左右。

由于管状火炮的弹头在炮管内受到推进药产生的气体作用时间愈长。炮口初速愈高,能量愈大,弹道也较为平伸,对shè程也有正面的影响,因此理论上炮管的长度愈长愈好。再比较两门同口径的火炮的威力时。倍径的大小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