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第一百六十一章

没有让韩邈等太久,只是七八日,相州就有来使。如今已经复判相州的韩琦韩相公,让人捎来了一封书信。

仔仔细细看过了韩琦的来信,韩邈轻声一叹:“相公真乃直臣也。”

其实韩邈最担心的,就是韩琦对于新法的态度。之前的“农田水利法”,韩琦并没有太大意见,故而《日新报》可以顺水推舟,支持一下新法,乃至为其查漏补缺。到了“保甲法”和“将兵法”,事关军事,《日新报》根本没有发言的立场,也就避而不谈。

而现在的“募役法”就大大不同了。此法是要“公议”的,要天下官吏都来“论定”,无人有异议了方才施行。这是天子和王安石对于“募役法”的看重,同时也其软肋所在。若是民意汹汹,这新法还能施行吗?

而引导民意的最好手段,正是《日新报》这样的报纸。更重要的是,久居东京城的百姓,未必会支持这个新法。因为新法欲对城市中的上五等户,官户,僧道户等等征收“助役钱”。偏偏这些人在东京城里人数众多。一旦《日新报》有意煽动,怕是能引来山呼海啸,直接让天子改了心思,让这新法无疾而终。

违逆新法,必然会引来王安石的关注,就算有甄琼这个圣眷正浓的通玄先生,《日新报》也必然会受打压。而支持新法,韩琦却未必会同意。毕竟这个新法不同以往,是真正涉及到了千万官员、豪富的利益。若是韩琦执意反对此法,《日新报》要不要遵命呢?虽说韩琦重新入两府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是他有五个成年的儿子,势必要继承其遗泽,再出一位相公也不出奇。更勿论韩邈本就是韩氏疏宗,若是执意悖逆韩琦的意思,将来势必难做。

更让人为难的是,韩邈自身并不反对这新法。他经商日久,去过的地方更是不少。见过数不清的中下户人家,因为“差役法”受累。现在的新法虽有不足,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全盘否定。若是韩琦当真反对新法,韩邈也不免要细细思量,究竟是坚持本心,还是顺应人意了。@无限好文,尽在大哥哥

好在,这封信来得及时,犹若一颗定心丸。

“景声兄,相公究竟是何安排?”听闻韩邈之言,一旁枯等了许久的李格非精神一震,立刻问道。

身为《日新报》的主编,他的立场也有些尴尬。一个是他的恩主,护他父子两代,唯有肝脑涂地方能报答。另一个则是他现在的雇主,也是呵护备至,助他成就名望。这两人若是起了争执,他也得左右为难。

韩邈把那封信递了过去,笑道:“文叔不妨先看看。”

李格非立刻接过信,一目十行看了起来。一直看到信末,他才轻轻松了口气:“相公天下能臣,所言非同凡响啊。”

这信上说的,实在大大出乎了两人的意料。韩琦对于“募役法”并不赞同,甚至言词颇为激烈。但是反对的却不是“募役”本身,而是其中一些内容。在“募役法”的几条细则中,有一项极为引人注目,就是原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