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最远更是到达大凌河畔, 活动范围广泛,周边的锦昌堡、沙河堡,大凌河堡,还有义州南面的大定堡、团山堡各处,都是他们侦察的对象。

不过,相对于以往的战事,此战几十万大军盘据在如此狭窄的地域,哨骑活动的范围空间不免也小了一些。

而且危险性也更大,因为清军大量捉生军在外活动,对明军哨骑截杀最甚,特别是针对宣北军的夜不收,更加强了捕杀力度,宣北军中夜不收的阵亡比例也是很高的。

此时,现在这队夜不收们只在内中穿了锁子甲,外面并未着铁甲,只是穿着些类似外翻蒙古兵一样的打扮,如此既不易被发觉,活动起来也便利许多。

而且他们每一队哨骑,都编配了二或三名蒙骑将士,以便遇到鞑子哨骑时,可以临机应付一下,就算应付不过,也可趁鞑子防备不及将其击杀。

各人的身上还胡乱缠绕着一些青草和树条枝叶,他们小心翼翼的蜷缩在山岭林间,尽力不让千里镜的反光,暴露自己的位置所在。

这些可都是血一般的教训,曾经就有虎卫营的出哨弟兄,因为在阳光下举着千里镜眺望,结果被鞑子的巴牙喇捉生军察觉,最后寡不敌众奋战而死,连尸首都没能抢回来。

所以,虎卫营的众队官们在总结经验教训后,便总结出不能在阳光下眺望,尽量身处阴暗之所,也要避免千里镜被阳光照射到。

锦州之普陀山,素有关外第一佛山之称,山岭范围广大,奇洞怪石不断,可容藏身之处极多,不过这些夜不收仍然十分谨慎。

毕竟,在山岭下不远处就是鞑子兵的大营,可谓众敌环绕,简直有若身处虎穴龙潭一般,由不得众人不小心,但凡半点疏忽,那都是要命的。

而且,因为白日里锦州四面清军虏骑奔腾往来频繁,他们都是昼伏夜出,尽量避免在白天出现,只在晚上才出来行动。

说话的正是虎卫营中部左哨哨官石猛,他原名石柱子,本是京师城北铁匠出身,自有一副好身板,腰圆膀阔,力大无穷。

自从在马坊被张诚于清军手中救出后,他便死心塌地跟在张诚身边,誓死从军杀奴,他虽长得粗壮精悍,人却不笨,更是能吃苦耐劳。

别人都入营歇息,他仍是在校场之上苦苦操练,虽一时也未见有何效果,然随着时日越久,如此刻苦的成果便凸显了出来。

在一次次军中大考时,石猛屡屡脱颖而出,更为难得的还是他对于张诚忠心耿耿,除了父子二人皆追随张诚,为其卖命外,更是言听计从,执行起军令来从不打折扣。

就拿对于识字的要求来讲,宣北军中许多将士仍颇不以为然,但石猛却执行得很彻底,每日除去操练,便是一心认字记字。

他先从自己的名字开始,然后是父亲名字,宣北各处堡城、河流、山川逐字一一记起,两年多来已识得五百多字,能够读懂简单的军令文书,也可独立书写简单军报,实属不易。

正是因为他的忠忱与勤奋,在张诚麾下一步步升迁,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