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夜,金风习习,西天晚霞渐渐暗淡,夜空高爽,幻映着幽幽深紫,寥寥几丝云彩缠绕着东天峨眉月,群星纷繁闪耀,应和着星云的瑰丽。

暑气虽在白天依然袭人,但在夜的时空里已是鞭长莫及。常余一袭蓝布轻衣短装,手提气死风灯,在老师云大山身前引路,向黄石山顶的望天台走去。

常余被选入司天监已逾半载,半吏半学,一年学习后见习合格即可转为正式监吏。现如今白天学习观天理论,晴朗的夜晚则需上望天台观星,每晚都要在山顶逗留两个多时辰,入寝基本要到子夜,初时因睡眠不足导致白天在课堂上总不自禁地打瞌睡,时过三月,他基本已能适应。

山道由青石板铺就,布靴踏上去托托有声,道旁两侧是密林,飒飒竹风送来草木清香,秋虫低俯草间欢鸣,不时有萤光闪烁。

虽是上山,但云大山和常余行如惯常,不到半个时辰便爬上峰顶。望天台三面峭壁,只西边一条山道供人行走,道上有处关卡,由钟玄卫专门抽调的一个十人队护卫,今天是塌鼻子什长范彪带队值宿,云大山和他寒暄几句便带着常余继续上行。小花狗老远便听到上山人的脚步声,此刻正摇着尾巴哼唧,常余俯身捏了捏小花的下巴,从怀里掏出饭团扔给它,狗儿叼着跑回了窝。台底一间掌灯的小屋走出一人,是驼背的看门人**,他向云常二人简单打了个招呼,接过常余手中的气死风灯,示意二人随意,一师一徒便直接走上台去。

望天台是司天监仰观天象之所,修建在黄石山西峰顶的一处平地上,台基八角,按后天八卦布位,外无护栏,共三层逐层收小,正南一条台阶连通各层,每层卦位均安放着不同的观天仪,越靠上层仪器越大,也更为精密复杂。

今夜观测条件理想,钩月明星为望天台铺洒下淡淡阴华。东方隐隐可见被大宁称为龙脉的众多山峰——龙头便是望天台,龙身行走一个圆弧最终首尾相衔。正西黑洞洞的一片平坦,是逍遥池所在之处,其内数星亮光几不可见,是池中解洲上兰台夜读之灯。正北一条光带蜿蜒横亘东西,帝都水运盛隆,那是椒江上夜泊的船火。西南方的钟玄华灯初上,东市灯火通明,隐隐可见人头攒动,映照出一派歌舞升平。

云大山走到台顶中央,问道:“东天是否已经观好?”

常余答道:“昨夜便已观测完毕,策论正在赶拟,近期便可交给老师批阅。”

云大山手捻须髯:“那今夜换个方位吧,你想观何方?”

“‘维马’高扬,‘制周’平衡,‘独狼’游走,学生想借此时机观测南天,老师您看如何?”常余在山下早已想好,于公,西天十五座三百九十二颗星变化繁杂,北天七座二百一十六颗星变化单一,南天十座三百零三颗星较之适中。于私,他准备试着预测“无极”座流星雨的爆发时间,如果预测成功,便可以试着约朱珠出来看流星雨。

这一点小心思云大山又怎会了解,他微微颔首,示意常余自行开始,自己的眼睛则盯向西天“流王羽”。司天监监丞在夏初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