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青看见我们进来,站起来面向我们,那位秃顶中年人也回头过来,还好,还算正常的一张脸,除了皱纹有点多眼睛有点小之外,和满大街看见的中年男人也没什么区别。

我和张小桐走过去,在那人惊异的眼神中落座,蔡青介绍我们也很简单,直说了我们是真正的投资人,而那位Dr-姜,是SONY技术团队的一个负责人。

我有点疑惑,SONY的技术团队我们都接触过,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人?

蔡青额外解释了一句:“Dr-姜一直以来都在北美工作。”

这我就明白了。

95年正是SONY内部权力斗争比较复杂的一年,北美分公司不服SONY对SCE的支持,认为电子游戏市场很没前途,对SCE的种种指示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导致久多良木健痛下杀手,在一年之内横扫北美分部,重新洗牌成立了SCEA。这一次战役基本上确立了SONY在北美市场的成功,可以说是久多良木健成功的契机。但同时也有大量人才外流,对SONY本身来说,SCE抓权力的结果是三分罪七分功。

这位Dr-姜显然就是那三分罪的产物,属于高级人才,但我就不明白,他到底有什么能让蔡青这么重视?

姓姜的在对于我和张小桐的年龄惊异中慢慢恢复过来,和我们交谈起来,我这才知道为何蔡青会说我对这个有兴趣了。

众所周知,SONY一直以来都特推崇特支持DVD,98年底SCE宣布PS2将使用DVD作为新游戏主机媒体,并在游戏机上加载了DVD播放功能。96年初虽然全世界十大厂商DVD分区刚刚完成,SONY对这方面的支持还有所保留,倒是IBM、东芝、HP等媒体大厂开始极力鼓吹DVD,希望它能彻底取代VHS录像带市场。毕竟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是没有VCD这个概念的,中国这是特殊国情使然。

而这位姜博士,赫然是SONY下一代媒体技术开发部的核心工作人员。

我对日本公司高端技术如何实用于商业为自己集团创造最大利益的掌故颇熟悉。按照我的理解,科技仿佛一个金字塔,民用组成了塔底最广阔也最低端的部分,商用中间,军用和国家需求最高。按照这个理解来看,许多技术流入民用之前早已出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应用。SONY的新一代光盘媒体技术就是如此。

根据Dr-姜的说法,SONY早在DVD分区讨论结果完成之前,已经研发出了足以取代DVD的新一代光盘技术,而且成本还比DVD低。

我有点理解Dr-姜为何会离开SONY了。

“SONY希望等到现在的主流媒体自然淘汰之后再推出这种新的光盘技术对吧?”我问Dr-姜,“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没赚够之后是不会推行新技术的。”

眼前的中年男人点头:“今年SONY在北美何马来西亚建厂就花了150亿日元,高层希望我们把研究成果全盘保密,最少六年之后才能考虑投入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