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等人心中一喜, 脸上并不表露, 连忙答应。

皇上虽然说要禁制官员从商,但也给了大家一个定心丸,那就是说今年不禁止你们从商,想要去南洋的,可以准备了,想要赚钱的,这是最后的机会。

百官中也有清廉正值之人,明白官员就是官员,一身铜臭算什么。

虽然洪武年间也有禁止官员经商的事,但洪武朝毕竟没有商户户籍,商户只能挂靠在其他户籍下生存,不找几个当官的当靠山,谁能混得下去?

而官员也需要商人投靠,就朱元璋那点死工资,饿死爹娘也未必能养活儿女,不从商人那里捞一笔,全家都得饿肚子。

现在朱允炆提高了待遇,又给了一次发财机会,然后再准备实现官商分离,这种手段没有血腥暴力,平平和和,却深得官心。

解决了这件事之后,朱允炆便返回后宫,召见了郑和。

“钦天监已经选好了日子,九月二十日,大吉。不到三个月了,水师这边没问题吧?”

朱允炆问道。

郑和自信地说道:“皇上,水师经过抗倭战斗,已然十分精通水战,长时间海上航行储备也十分熟悉,随时都可奔赴南洋。”

朱允炆清楚水师当下还处在战备之中,只不过有些精锐轮休了。

“此番下南洋,有几件重要的事需要交代你。”

朱允炆抬了抬手。

双喜与一名内侍站立着,手持卷轴缓缓展开,南洋诸国便显现在舆图之上。

朱允炆走到舆图之前,将手指向旧港宣慰司,道:“这里既然是大明的领地,就不能没有大明的军队。陈祖义不是还活着吗?暂时不要杀掉他,有陈祖义这个隐患在,你们也能更好说服施进卿同意大明驻军于此。”

郑和有些紧张,不安地询问道:“若施进卿不允许大明驻军的话……”

朱允炆看着郑和没有说话。

虽然旧港宣慰司名义上属于大明了,但就目前而言,它还是太过独立了,独立到了一切都可以自己说了算。

这样的情况,还算不上什么“一国-两制”。

要想真正做到“一国-两制”,那必须有军队在那里,军事权大明说了算。

经济与政治权,可以稍微让一让。

至于旧港怎么搞经济,打造什么自由贸易港,让戴着假发的家伙敲锤子,那大明都可以暂时无视。但如果有其他国家想要在这里捣乱,那很抱歉,我们大明要管,军队要管。

若是没有军队在,那就没办法显示主权。

所以,驻军旧港宣慰司势在必行,绝不可再拖延下去。

“施进卿是一个聪明人,他不会做愚蠢的事。”

朱允炆最终给了郑和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但郑和已经听明白了隐含的意思,那就是如果施进卿不够聪明,那就让他看看愚蠢人的下场。

“驻军多少?”

郑和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