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缙光脸颊上的肉不断抖动, 手也忍不住握了起来。

换知府?!

这样的话, 谁敢说啊!

要知府知府衙门就在府学东面,隔着一条巷子而已。这话要是传到知府衙门里,知府大人还不得暴跳如雷,甚至是派遣衙役收拾你?

何文渊苦涩地摇头,自己写了五千言,都不如这三个字有用,所有的对策,无论是重视教育,兴修水利,还是扩大农业,增加远航贸易,这一切的举措,都建立在一个条件之上,那就是:

换知府。

目前的温州知府王祺,他有能力维持温州府的稳定,但没有能力带领温州府前进,他不是一个有进取与开拓精神的官员,也没有敢于闯荡、担负责任的魄力。

说再多举措,不换知府,所有的举措都只能是书面上的举措,而不会成为现实。

何文渊看向朱允炆,这个商人拥有着可怕的智慧,他似乎是一个高明的剑客,出鞘,一剑封喉,击中要害。

自己终究还是落入窠臼,只顾着回答问题,却从未想过,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拥有智慧可以解决问题的人。

佩服,彻底佩服了。

何文渊知道,哪怕是自己知道这个回答,也定不敢回答。因为这个答案,实在是有些要人命。

张漠有些垂头丧气,虽然何文渊作的策论极好,但不得不承认,面对“换知府”这三个字时,他输了,输给了这个不起眼的商人。

不过,孙教授,你这样将年先生的答案公之于众,好吗?

不好,知府里的赵推官来了。

张漠连忙走上前,将吴鼎手中的纸条抢了去,不由分说就给撕碎了。吴鼎刚想怒喝,就看到了张漠使眼色。

吴鼎看去,只见赵东赵推官晃悠悠来了,身后还跟着两个衙役,不由地心头一惊,大声喊道:“赵推官,几日不见,风采依旧啊。”

赵东手里抓着一把红枣,一步一晃,吐去枣核:“我听人说,有人胆大包天,想要换知府,我倒是想看看,是谁这么大胆!知府乃是朝廷命官,受命于天子治理温州府,岂是你等可以非议的?站出来,去给知府大人道歉,掌嘴五十,事情过去就揭了,莫要让我难办。”

吴鼎连忙迎上前,呵呵笑道:“哪里有人说换知府,我们在讨论的是……致富,对,是致富。皇上国庆日讲话,要致富于民,我等与府学生们坐而论道,讨论如何让温州百姓致富。”

“果然?!”

赵东问。

“果然!”

吴鼎连忙回答。

赵东缓了一口气,看着众人说:“你们要讨论问题,回府学里面讨论去,莫要如此张扬,让我等难做。”

吴鼎连忙点头,准备送赵推官离开。

可偏偏在此时,朱允炆说了句:“若温州知府不能带温州府百姓过好日子,不能让温州府的税收增加,确实是应该换知府。”

吴鼎一拍脑门,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