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就由他们亲自出题, 他们偏向自己的好恶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穆扬灵就坐直了身体道:“我一直认为教育改革应该采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法子, 不在快,而在稳,因为不稳,我们毁掉的可能是一代人的人生,我虽不喜欢朱熹将四书统一了答案,并不代表我就同意一下取缔它的地位和作用,,除非国家拿出安置这批从小以四书注解为教科书的学子方法,不然我不同意擅改考试范围。”

“浩然,你得让皇兄下一道旨意,不然天下读书人心不安,要生乱的。”

齐浩然瞪眼,“一群书生还敢闹事”

“事关他们的人生前途,只要不是孬到家了,谁都会争一争的,皇兄下圣旨,我们正好借此打破四书注解的垄断地位,表明皇室和诸位翰林学士的态度。”

穆扬灵推齐浩然,“赶紧进宫去。”

直到齐浩然进宫,齐修远才意料到这事大发了,他只是想给他儿子们多一点自由时间,怎么还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

齐修远问道:“他们说话就说话,争论便争论,为什么要把朱熹扯进来”

齐浩然一个武夫怎么会明白只道:“大哥,别管他们为什么扯进来,总之现在已经扯进来了,这事得解决,阿灵说这话要是传出去,那些读书人肯定得闹腾,让你赶紧下旨安他们的心。”

齐修远并没有读过朱熹的四书注解,他小时候启蒙的四书直接由先生讲义,而当时这本书还未在士林中有如此大的影响,等到长大,他虽然偶尔也翻翻四书,但他已有自己固定的理解,又是武将,自然不会再去翻阅那本书。

他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一本书注解类的书这么让人推崇。

齐浩然告诉齐修远,读这本书的多是寒门学子,因为有的上不起学堂,请不起老师,而许多注解类的书不仅分散还不全,朱熹将四书注解出来,虽然是他一家之言,但对天下的寒门学子而言却算得上是天大的功德了。

就是现在,穆扬灵也没否定他的贡献,但他的后人和程朱理学一派的人却包含着别的居心一味的推崇这本书,将其他读书人的注解和解析排挤在外,让众多读书人只认这一本注解,穆扬灵就算不是读书人也难免被他们的霸道气到。

更何况,她清楚的知道只认一本书的后果就是思想僵化,穆扬灵是想让她的儿子们走向宇宙的,她不拘束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现在他们年纪还小不显,长大后这些想法一定会和其他人固定的思想碰撞,到时候只怕孩子们会被人归为异类。

穆扬灵知道盟友的关键性,所以齐浩然进宫前穆扬灵就一股脑的将这些担忧都丢给了他,并让他想办法把齐修远拉到他们这边来,只要皇帝也站在他们这边,他们还怕什么

至于朱熹书中宣扬的忠君和孝顺思想,放眼望去,哪本书会宣扬造反言论

而且这本书真要有用,为什么你们兄弟俩还会造反

好吧,你俩没读过这本书。

那为什么朝中读过这本书的前朝臣子依然给皇兄打工怎么没见他们跳出来自杀以全和景炎帝的君臣情

说到底,不过是因为人是趋利的动物,所以,不要相信一本书有多大的作用,你要相信的是利益。

朱熹的书能盛行是基于利益,它能让寒门学子以更小的成本考取功名。

大家遵从书中的忠君思想也是因为利益,违反自然也是因为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