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顿时哑然失笑道;“你倒是灵活运用呀,先是锋芒毕露以壮声势,在想通过言语削弱敌方士气,最后见识不妙则忍辱负重,看来倒是我多事了,反而坏了你的计划。”

赵奢有些汗颜的说道;“都尉大人言过了,在下也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当时场面那么混乱,谁知道我还来不来及求饶就已经被乱剑分尸了。所以大人活命之恩,当时没齿难忘。”

赵信闻言一笑,便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赵奢却面色有些犹豫,想了想还是开口说道;“赵都尉,不知上次我所提之事?”

“主父已经像我问起空缺校尉一事,让我推荐些人上去供他参考,我打算把你报上去央得主父肯接见你,至于能不能得到主父赏识,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赵奢闻之大喜,连忙道谢,心中委实有些激动,对赵信的感情之情更是无以加复。他却不知道赵信直到刚刚才下决定把他推荐给主父,正是因为见他临危不乱,进退有度,颇有大将之风,所以才决定信上他一回的。”

赵信抬头看了看天色,便道;“现在用晚膳又太早了些,回府衙又太晚了些。不如我们寻家酒肆,边喝边聊,一醉方休如何?”

能有机会和赵信亲近,赵奢自然是求之不得。正欲点头,却忽然想到什么,不由面露为难色的说道;“我倒是十分想和都尉大人一醉方休,只是家中尚有老母在家等候,我若不回家她必然会心生不安,实在抱歉,抱歉至极!”

赵信心中略微有些失望,嘴中却是说道;“无妨,百善孝为先,赵兄如此也是人之常情。”

忽然心中一动,便又说道;“赵兄现在可是要回家?”

赵奢忙说道:“正是。”

赵信笑道;“左右无事,不如我随赵兄前去拜访下老夫人,你看如何?”

赵奢一怔,没想到赵信会有如此闲情雅致,犹豫了下还是点了点头道;“这样就麻烦都尉了。”

赵信哈哈一笑,上前搂住赵奢的肩膀,笑道;“这有什么麻烦的,我也是闲着无趣。”

言罢又让石单先回宫中打个招呼,他自己则和赵奢有说有笑的朝着他家中走去。

赵奢虽然年长赵信几岁,但赵信在同龄人中算是长的高大些的,所以两人的个头倒是相差无几。赵信没由来的亲热让赵奢微微有些不适应,他本就是性情拘谨之人,平时也是不苟言笑,多半时候都是赵信在那插浑打浑,他只是安静的在一旁听着,冷不丁再冒出几句自己的看法。

一路下来,赵信已经将赵奢的性情摸透大半,知道他是那种面冷心热的人,只是不知领军的本领到底如何。于是便找话题问道;“听赵兄说你自由熟读兵法,不知读的是何兵法?”

赵奢心知赵信是有心考他,要知道赵信以后极可能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自然不敢随意回答,便道;“我出身乡野,并没有机会接触什么兵法之书。只是因为少年时候得遇了一奇人,他说我资质不错,便亲授我兵法二十四篇,我方得以窥视兵法门槛。只是惭愧至极,我一直都是书生泛泛之谈,并未用过实践中去。”

听到赵奢口称“奇人”,赵信脑海中不禁想起来师父王诩,心想不会这么巧吧。当下也不声张,只是不露声色的问道:“不知赵兄口中的奇人,可是一身长清瘦,面如冠玉的中年文士?”

赵奢一愣,有些狐疑的看了赵信一眼,不知他为何突然问起这问题。又了摇头道:“似乎并不是都尉口中说的那人,家师虽然身材高大,确实名年近古稀的老叟,想来不是都尉所说的人。”

赵信听到不是王诩,心头才一松,便笑道;“想来定是民间的隐士,说不定是哪位大有来头人物厌倦了金戈铁马,老年归隐山林。”

赵奢却是摇了摇头,“应该不是,家师因为年事已高,在五年前就已经去世,临死前他告诉我他是魏国大梁人士,名为尉缭。家师寿终之言,自然不会欺骗于我,所以想来是名不见经传的乡野隐士。”

赵信听着“尉缭”之名,依稀觉得有些耳熟,待仔细想了想才恍然拍头道;“原来是那尉缭。”

赵奢一怔,急问道;“都尉可曾听过家师名讳?”

赵信点了点头,“我倒是在坊间杂谈上见过尊师的名讳,魏惠王时期尊师曾经与孟轲、淳于髡等大贤共入魏宫朝拜惠王,向惠王提出了大量的治军主张。却因为当时的魏国上将军庞涓嫉妒成性,将尊师逼走,从此再无音讯,想来是隐居山林之中,所以赵兄机缘巧合之下才碰见了。”

想到这里赵信不由啧啧称奇道;“我原本看到这段还以为尉缭只是个夸夸其他的碌碌之徒,所以史书中才只有淡淡的一笔。如今见赵兄如此人才,推算尊师必非非常之人,只可惜贤才不得其用,白白浪费了一身才华。”

战国大争之世,各国权贵们多好礼贤下士之风,以富贵侍贤才。故而大批涌出的人才如同过江之鲤,数不胜数。士子们在各国之间更是川流不息,令君王们目不暇接,以至大批真正的贤才反而得到了埋没,而这尉缭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尉缭本是大梁人士,出身晋国将门之后却家道中衰。他的父亲从军时曾受过魏武侯的恩惠,所以尉缭从小便将魏国视为家国,立志为魏王效命。

只是当时魏国霸业正隆,朝内上将军庞涓排贤驱能,妒忌成性,尉缭虽然凭着一番说辞成功获取了魏惠王的赏识,却因为庞涓相逼被迫亡命赵国。他自付魏国对他家有大恩,不忍背叛之,所以这才终身未曾侍奉任何一国的君王,最终中老山林。

因为尉缭活动的时间极为有限,很快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所以天下人大多都未曾听过他的名字,所以赵奢才会从未听过他的名讳。至于赵信,也是从小博闻强记,对这些知之甚详,所以才对这个尉缭有些印象的。

当年魏惠王问尉缭师说:听闻黄帝出兵作战可以百战百胜,是因为有刑德上天庇佑,可有此事?尉缭立刻反驳答道;所谓刑德,是说用武力征伐敌人,用仁德安定天下,不是指天官、时日、阴阳、向背等而说的。黄帝所说的,不过是强调人的作用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譬如现在有座城,从东西两方进攻,不能取胜;从南北两方进攻,也不能取胜,难道四方面都没有适应吉利时辰的方位吗?其所以攻不下来,是因防守者的城垣高,城壕深,武器装备完善,资财粮食充足,豪杰之士同心协力的原故。如果它的城垣低,战壕浅,守备弱,就能攻下来了。由此看来,相信天官时日,不如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按《天官》书上说:‘背水列阵是置军队子绝境,向坡列阵是把军队置于无用之地。’但武王伐纣的时候,却背着济水,向着山坡列阵,以二万二千百人,击败众多的纣军,灭亡了商朝,难道是纣王所布的阵势没有得到天官之利吗!楚将公子心与齐国作战,当时出现彗星,彗星的柄搦向齐国方面,有人认为柄所指的方向定会取得胜利,因而不能进攻。公子心说:‘彗星知道什么呢,用扫帚打人的,本来就应当倒转头来用柄去打才能取胜’。第二天与齐国交战,果然大破齐军。黄立说:‘首先问神问鬼,不如首先问问自己的才智如何’。与其说是天文星象的应验,不如说它是发挥了人的作用。

虽然关于尉缭的记载只有这么一段简短的对话而已,但从中仍然不难看出尉缭言辞中闪烁的智慧,称得上是当世奇人。

PS:“大人”一词主要流行在明清时期,用于称呼比自己上位者。但在战国时期大人一词已经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由此可见,“大人”一词在那时已经被运用,只是范围不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