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掌灯时分,那些“手眼通天” 的人家。差不多都得了消息,“申正二刻,万岁携长孙弘皙出乾清宫,至毓庆宫,酉初三刻出” 。

这一夜,却是有多少人辗转反侧。多少人思虑重重,多少人游移不定,多少人心生怨尤……

京城是非,却是暂时与口外奔波的曹无关。

经过了两天的跋涉后。正月二十三晚,曹这一行人,终于到抵位于哈喇尼敦井的太仆寺左翼牧场。

外哈喇尼敦井这边的左翼牧场。方圆六百里;位于齐齐尔罕河右翼牧场,方圆四百里。

用了五、六天地功夫,曹才将两处牧场的几个牧点都巡视清点过。

这里牲口的折损,要比曹想象中的还严重。

成年骡马、骟马倒毙数达到两成,这两年新孳生的小马则因缺少草料,加上暴雪冬寒,折损过半。

太仆寺牧场如此,那八旗牧场,有的比这边还靠北。只怕雪灾会更明显。

牧场账册同实际牲畜数。有几家是相符地?

就是太仆寺这边,曹也是心知肚明。实际牲畜处与账面上,本来的缺口也有近一成。

这一成,由察哈尔都统、两翼牧场总管、太仆寺各级官员瓜分,这也是太仆寺衙门的惯例。

虽说对于这样行为,曹心里反感,但是也没有想着去改变。

左右又不是占他的便宜,何必费力不讨好,将上下人等都得罪了?

与其他牧场相比,太仆寺牧场还算是体面地。听说八旗牧场那边,吃马匹“空额”的,有达到二三成的。

如今,冻毙地牲畜有两成,加上之前的空额,实际上太仆寺牧场里的马匹尖减了三分之一。

要想再恢复到雪灾前的牲畜数量,怕是需要三、五年的光景。

太仆寺牧场如何,其他八旗牧场,牲畜的数量,能剩下账面的五成已经是不错。

朝廷牧场的牲畜,由国家掏银钱饲养,多是膘壮毛长,尚且如此,何况那些寻常牧民?

像巴图家那样,倒毙了牲畜,生计困难的,不晓得有多少人。

现下还好,有冻肉能果腹,待到过两个月,冻肉吃尽,饥荒不可避免。

虽说漠南蒙古被朝廷视为内蕃,但是并不代表朝廷能视蒙古人为子民,要不然也不会有灭绝人性地“减丁政策”。

“减丁政策”,就是限制蒙古各部人口地滋生。

在各部人口达到一定上限的时候,就要出地丁口进行屠杀。

为了保持朝廷“仁义”的面孔,直接“屠杀”的时候并不多,多是以战争时,驱使蒙古八旗为前站或挑拨蒙古内部争斗为主。

经过几代人的联姻,如今掌握蒙古各部大权的诸王贝勒,多是爱新觉罗氏的外甥儿、外孙。

他们是贵族,每年受到皇帝的赏赐与召见,过着日益奢靡的生活,自然不会担心自己被“减丁”。

曾经称霸草原的蒙古人,就这样磨去了狼的血性,成为忠心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