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暗战》上映第三周便被《逃出立方体》力压夺下了周票房排行榜冠军,而《逃出立方体》上映第三周,又被他的另一部作品《满清十大酷刑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接手票房,夺去了周票房冠军的事情。

他们最后评价说:“毫无疑问,今年香港上半年里,帆仔的名字应该是出现最多,也是最被称颂的一位。尽管他入行仅一年,但是一上来便独立创作剧本,并筹资制作电影,更前往美国参加电影节斩获大奖,同时又在全球范围内热卖。这个年仅二十三岁的年轻人,以惊人的才华跟发散不拘的想象力,让那些哀叹香港电影将死的人只配仰视他的背影。期待帆仔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电影!”

“属于他的时代将来临!” 一个哗然取宠的标题,甚至有几分捧杀跟找话题跟战斗的意思。这自然是来自素以八卦跟爆料文明的《壹周刊》。在新一期的期刊上,赫然给出了很大的篇幅,大肆炒作跟报道有关徐帆的信息,“一个编剧创作三部剧本,并被拍摄成电影,同时在香港影院上映的事情,在香港并不是没有出现过。但大多数情况下,密集的创作会影响到编剧的灵感,除了跟风烂作之外,就算是香港素来以拍快片著称的鬼才王晶,也不见得能有这个效率。帆仔,了不得!”

拿入行十几年,早已奠定了香港王牌导演身份的王晶跟徐帆作比较,《壹周刊》的捧杀意思不言而喻。

有人追捧赞美、有人高抬捧杀,自然少不了反驳跟批评的声音。

《明报》上率先出现了批评的声音,标题是“正视己身,警惕媒体的追捧、炒作!”

再看这篇简短的文章书名,赫然是封笔多年鲜少再对时政跟其他新闻事件作出评价的金庸大师。

此时的《明报》虽然已经易主,但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股价稳定,金庸仍然被《明报》董事会委以重任,以过渡时期名誉董事长的身份影响着《明报》。

“近日闻老友曰,有一奇才名‘徐帆’,年虽少但十分了得。观近日之媒体,大小百余多有报道,版面之上铺天盖地。就连多年未观电影之我,亦忍耐不住进入影院品鉴一番。观其电影,偶有所感,缜密之布局令人叹为观止,自叹不如。对人性之解剖亦入木三分,让人恍若亲身经历。惊喜之中带着几份感慨,香港近年来电影每年日下,票房虽起但满意者逐年日少,如此上佳之作品,可谓少之又少。然作品虽佳,仍需正视己身。天下每每多有良才美玉,均毁于赞誉之下,望警惕!”

一代大师金庸眼看香港媒体连番对一人进行炒作,竟然忍不住出声劝告一番,这是好意。

如果说《明报》的批评还是以警告为主,那么,半年来发展迅速的三流八卦报纸《新界快报》上的指责可就不那么好听了。

“香港电影分级制度累有不满之声,其中多数都是来自诚意之媒体跟学生家长组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影视处’错误的认知了港府对香港众多影院的监控力度跟影院经营者及电影人的良心。‘影视处’虽对电影有第Ⅱ级、第Ⅲ级限制性评级,但因为部分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