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复苏还要让人觉得不靠谱。

从广纳四海的电影这来看的话,金马奖的整体质量要比金像奖高一些,而且这种趋势也会慢慢增加。

而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大获成功的有点文艺范儿的《失恋三十三天》的入围也就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情了。

这次《失恋三十三天》入围的奖项有最佳原著剧本奖,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最佳剧情片的奖项,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最佳造型设计,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八个大奖,成为了入围方面的大赢家。

从去年此时的同档期的竞争和票房双赢,《投名状》和《集结号》都是以战争为叙说故事的手段、刻画人性的背景、非正常的华语大片的格局出现,陈可辛的导演能力、《投名状》的整体把握、刘恒的剧本、张涵予的演技都是毫无疑问的胜者为王,确然如此的结果,只是事先张扬的落定,并无多少意外。再度回望《投名状》、《集结号》和《海角七号》三部电影,分明都是在讲人性,其中有复杂的乱世选择、和平年代的追溯真实历史真相、普通人在世俗生活中的追求,总而言之,正名才有可能和谐。

总的来说,还是带着点文艺范儿的才更受到金马奖的青睐,这从本届入围的几部电影就看的出来,包括《投名状》,《集结号》,《海角七号》都是这样子的。

而《海角七号》在全台湾刮起的“海角” 旋风,让人从中看到台湾电影一股前所未有的希望。

所以张毅成觉的,虽然可能金马奖偏向《海角七号》到那时还是有竞争的余地的,虽然金马奖号称开放,但是那是在台湾电影实在是不给力到吐血的情况下。

但凡台湾电影给力一点,金马奖应该都不至于这样,反倒是相比起台湾金马奖而言,内地的诸多奖项,倒是显得非常的大方,允许港台的电影都过来,在普遍意义上都认为是中国电影,因而被允许参赛。

这就是各地之间的不同了,在内地,大部分人都认同,港台都包含在中国的大概念里,在香港,随着年青一代的成长,好歹也回归十一年了,也慢慢有了中国的概念,但是在台湾,基本上就没有这种概念,就好像一个内地的人怎么接受内地是属于中华民国的一份子这种事情呢。

虽然结果类似,但是本质上是不同的,内地的奖项是欢迎全中国的电影来,而金马奖是欢迎,华语电影,只要说华语就行,新加坡还说华语呢,接纳内地不是因为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只是因为,内地也说华语,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