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仁, 你以后就跟着我吧, 壶关之行还需要你的帮助。”

董昭垂首称是,仍然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

齐舜望着董昭,心中暗叹并州之变也并非毫无收获。只是郝昭这个之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又真的能顶住压力,成**完成任务么?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能臣良将,他们如流星般划过本已星光灿烂的夜空,并以无比闪亮的光辉镌刻上自己的名字。

应该说,这些人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历史给了他们充分发挥的舞台,而他们也没有辜负上天寄予的厚望,把自己燃烧到了极至。

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样还有另一批人,怀才不遇,终生都遇不到让他们发光的良机,而后郁郁而终。

不过无论如何,机会到来是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能否被载入史册,也许就在那人的一念之间。

对郝昭来说,摆在他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选择。

杨丑和严纲的叛变,张杨的被害,这些消息都在杨丑二人率军到达壶关之时也同时摆到了他的案头。望着房中一干军侯队长,他知道自己必须作出一个决定。

是战,还是降?

如果是降,那是最容易的选择。这些人的身家xìng命都能得到保证,而且让杨丑成**与高览遥相呼应,对本方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但如果他真的降了,历史又怎会对待他?在大汉帝国的史书中又还会有他的名字?就算有,也无非就是这样一句:齐舜部将杨丑严纲叛变,杀张杨,过壶关,壶关守将郝昭投降。

这是他要的么?

当然不是!

如果是战,那城外黑压压的大军又该如何应付?双方兵力悬殊,自己这一千人又能否成**把杨丑的脚步留在壶关以西,并给齐王殿下创造出宝贵的时间?

他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可他还是作出了决定。

这个刚过冠弱之年的将军缓缓扫过房中众人,那些人的目光中多少有些恐惧和怯懦。毕竟没有天生的常胜将军,一将**成必定万骨皆枯。那好!就让杨丑成为他走向名将的第一具枯骨!

“兄弟们,此刻杨丑就在关外,兵马号称三万,三十倍于我们。”郝昭的声音平静,仿佛在说着别人的故事,“可他们并没有急着攻城,大家知道是为什么?”

众人相视,摇头,默然。

“是因为他们确信我们根本没有与他们一战的勇气!”郝昭冷笑着,提高了嗓音,“他们觉得在壶关之中的这一千人都是软弱之辈,是一看到血就会吓晕的孬种!”

他拿出一封信,在众人面前扬了扬:“这是一个时辰前杨丑命人shè进关内的,大家知道上面写了什么?”

众人再次相视,摇头,默然。

他们虽然不说话,可心里面都猜到了**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