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计划制定圆满详细,不过在这三个最顶级的人才讨论下,一个完整的框架基本展露出来。

在这个计划中,为了保证不打草惊蛇,也为了掩护组织的影子,计划的实施不直接在埃及境内进行,他们需要的是,找到一个可以引发埃及局势动荡的引子。

经过讨论分析,三人一致决定,将突尼斯当做引发埃及巨变的引子。

突尼斯,位于北非,与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接壤,这个拥有一千万人口的北非国家拥有迷人的地中海风景,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如今的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于1987年上台,89年正式当选总统,并连续四届获得连任,是穆斯林世界国家一位声名赫赫的‘**者’。

诚然,在本阿里执政的三十年里,突尼斯的整体局势还是很好的,去年突尼斯的经济竞争力更是被誉为非洲第一,超过了南非;近几年,突尼斯的经济增长率都在5%上下浮动,可谓一个经济发展快速的国家。

可在经济高增长率的掩盖下,却是一个**的政府,一个失业率极高的社会,一个从上到下都因为本阿里家族影响而成为没有后台就找不到工作的‘怪异现象’。

表面上一片大好,歌舞升平的景象,将年轻人50%的失业率掩盖下来。可突尼斯的经济结构失衡,以出口和旅游业为主要收入的经济,受到全球大环境,比如由美国次贷引起了金融危机影响下,出口和旅游业的不景气,已经加剧了突尼斯国内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这种情况在国际上真的一点迹象都没有露出来么?真的没有国家和组织发现这一表面和谐下的巨大隐患吗?

肯定不是,本阿里的**统治,已经让国内外许多人不满,于是乎,明白突尼斯处境的人都闭口不谈坐视局势加剧,而不明白的,则继续捞钱的捞钱,醉生梦死的醉生梦死,即使有那么一些‘正义感极强’的专家教授呼吁,也会被政府和民众这两个对立的阵营掩盖下去。

一直在北非负责组织工作的拉瓦赫里,对突尼斯国内的隐患看的非常清楚,他知道突尼斯国内的矛盾已经积压到一个危险的警戒线,一旦引爆,后果极为严重。

拉瓦赫里看重突尼斯,选择突尼斯作为引爆埃及局势变化的引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突尼斯那群失业率高达50%的年轻人。

年轻人热血冲动,思想激进,一旦受到刺激,很容易被蛊惑。而‘基地’组织本就是一个激进的组织,他们吸收成员的群体,最大的一部分就是那些年轻人。

拉瓦赫里在突尼斯也布置了许多棋子,也发展了许多外围成员。本来是为了增加组织的影响力和发展预备成员,可‘埃及计划’的出现,却让这些棋子有了更重要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