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的转变主要是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运动战其特点是正规兵团、战役和战斗的优势兵力、进攻性和流动性。这种正规战又是带有游击性的只表现在集中兵力打运动战和指挥上、组织上的某种程度的集中性和计划性方面其他则仍是游击性的低级的不能和外**队一概而论因此这种正规战在某种意义上是提高了的游击战。实行运动战的要条件是要建立正规兵团。部队数量的扩大和作战能力的提高为编成正规兵团实行运动战奠定物质基础。实行运动战的另一重要条件是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回旋余地。运动战的原则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这是就战略上而言的是对整个战争整个敌我对比而言的是为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条件所决定的。战争指导者不能越客观物质基础的许可范围去期求胜利但应当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能动地夺取胜利。但是敌对双方诸因素的相互对立、依存和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构成战争矛盾运动的内容和过程推动战局的展决定战争的结局。这种对立、依存和转化在战争过程中表现为双方客观物质基础与自觉能动性的综合竞赛表现为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物质基础薄弱的一方充分挥人的能动性能够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力量对比可以生由弱到强的转化。实现这种转化就可以在局部造成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的条件形成‘以十当一’局面取得战役战斗的胜利。简单的说运动战的要旨就是通过大兵团的大范围机动牵制和调动对手从而在局部地区形成绝对优势兵力从而创造围歼对手的有利条件。如果要给运动战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运动战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决的进攻战的形式。运动战的主要特点是以正规兵团在长战线、大战区内在具有进攻性和流动性特点的战役和战斗中集中优势的兵力实行以决战、歼灭战为主的机动作战。”同样是在昨天相同的地方刘建业继续向他的手下军官们宣讲军事理论。而这些军事理论都不是当时各个军校里的正规课程里所有的而运动战更是后来在解放战争才正式的粉墨登场的。

“军座运动战既然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进行的那么要是敌人的航空兵力强大使我军白天的机动受到影响敌人的地面部队实现了机械化摩托化那么运动战不就是无法施展了吗?”有人提问道。

“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具体战场情况生变化那么战术自然也要进行调整。设想敌人强大的航空兵完全控制了战区的上空我军白天行动受到极大的限制;战场的战线短纵深回旋余地小不利于我军大踏步进退;敌人拥有大量坦克和炮兵步兵也全部实现了摩托化突击力强机动迅我军步兵以徒步行动往往难以抓住敌人。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军就不可以实行运动战。敌人虽有现代化的装备在行动上却要受地形、道路、天候等条件的更大制约这又给我军寻找敌军弱点加以歼击的机会。如果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隐蔽接敌在起战役战斗时争取达成突然性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力争运动中歼敌强调近战夜战和侧后迂回再采取佯动等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