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东北方面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也拉开了一场大战的序幕。

南京黄埔路蒋总统的总统府邸。

蒋总统倾仰在床上身上盖着丝绸缎面的被子正在闭目养神。

辽沈战役特别是锦州一战之后人民解放军进入了新的胜利转折点而蒋总统率领的**却被拖人空前艰难的全面被动防御阶段。

对于蒋总统来说1948年的最后三个月是灾难性的岁月。他和他的政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军事危机。

为了解决国统区的经济危机蒋总统于8月推行以“币制改革”为手段的经济改革在各方面的阻力下经济改革的具体执行人蒋总统的长子不得不公开承认所谓的经济改革全面失败。蒋总统在时候也不得不承认改革失败经济崩溃是其在中国的政治军事较量中落败的最大原因之一。

而在此时国民政府的最大支持者美国政府的态度也开始变得暧昧不清从美国政府多次拒绝继续向南京国民政府提供财政和军事援助即使连蒋总统的夫人亲自出马到美国去游说都未能有所收效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前途已经看淡了。

国民政府面临的军事形势也极为险恶。华北“剿总”傅宜生集团面临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联合打击的严重形势;徐州“剿总”刘经扶集团则面临着华东、中原人民解放军的联合打击的现实危险;长江以南的防线还未建立起来。而且此时的**内部士气低落相当数量的将领怨声载道离心离德。

面对淮海战场的严重局势蒋总统又一次在撤守徐州的问题上犹疑不定。原本在济南被解放军占领后在淮海方面蒋总统决心放弃徐州坚守淮河并定于11月下旬转移完毕但是蒋介石在十月下旬来往北平、葫芦岛、南京间想作多方面挣扎一面又迟疑怕徐州之撤影响人心。

最后蒋总统还是决定放弃郑州、开封等地加强徐州防御集中徐州、华中两集团兵力联合作战。

按照蒋总统的命令9月27日**第七兵团开始由徐州附近回返新安镇地区第13兵团由徐州地区进到徐州以东运河以西的碾庄、曹八集地区而第2兵团则由鲁西南退回陇海路徐州以西的商丘、砀山地区。这正是毛泽d早已预料到的。

**的上述变动给华东野战军歼灭第七兵团的作战增加了难度。粟y预计第一仗打第七兵团是个大仗、硬仗。一方面由于第七兵团已突出于徐州防线的左翼侧有利于华东野战军抓住歼击该敌。但同时第13兵团所到达的碾庄和曹八集地区距离第七兵团所在地新安镇很近华东野战军一旦起对第七兵团的攻击第13兵团就会很快增援而在徐州以西的第二兵团也会沿陇海路东进迅赴援。这就是说华东野战军除了要歼击一个主力兵团外还要同时对付另外两个主力兵团短距离的增援。

因此华东野战军要南进打两淮必须先打掉第七兵团这只拦路虎。而要歼灭第七兵团又必须能够拦住徐州东援之**。

根据这一情况毛泽d及时对华东野战军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