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二姐学习历史应该知道满清入关时,有著名的‘雉法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有多少前朝的遗老、遗少敢于挺身试法,甘愿保住中原的束发习惯,而不愿沦落为‘披发左衽’的番夷臣民。然而,200多年过去,时间过渡到近代的辛亥年,命的号角吹响,剃发成为拥护命的一个身体标识。这时,我们看到的是一批批已经身患重症的遗老遗少,他们留恋这根表示身份的辫子,为取消他的身份资格而感到痛心。

在**独裁的社会体制下,当权者作为绑匪的身份出现,而被侵略与奴役的臣民则以人质的角色来希图适应这个新‘绑匪’劫持与威胁‘人质’的方法。我们不得不说,这首先是心理上、精神上的依赖,是向绑匪靠拢的愿意被驯养状态。”

顾雅螺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个人是国家的摹本,个人的心理变化会呈现出国家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个人的精神状态将组合成国家与社会的集体状态。**独裁下,国家与臣民形成了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习惯形式,不论这种形式是暴力的还是教化的,是怀柔的还是高压的,总之,习惯已经建立起来,社会秩序会进入平衡状态。”

“然而,大清被推翻,臣民与专统治者关系上打破了平衡,那么臣民就实际上解放了,翻身做主人了,可是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的统治模式的社会平衡也同样被打破、被破坏,那么被解放的顺民,也呈现出两种十分明确的行为趋向:或者寻求重新做顺民的机会,这就是那些前朝遗老们的普遍心态;或者寻求让别人做顺民的可能,这正是陈胜、刘邦、黄巢以及朱元璋等农民起义领袖的典型症状。”

陆皓儿消化了老半天才道,“照着你们的理论,**社会里的老百姓只有两种选择,即生与死的选择:要么反抗,结果是被国家‘绑匪’一枪毙了;要么适应被统治,满足被挟持,由国家‘绑匪’培养成顺民。这就是‘无路可逃’的境地,别无选择的余地。”

又道,“就如九龙寨城的里面的人一样,基本需求就是一个底线,有吃有喝,生命得以延续,面临暴力的强权,只有低头才能获得延续生命的可能,这或许是源于本能反应。就像人类在驯化狗的时候,常常以食物为引诱,辅之以鞭子,让他做什么,他才会做什么。同时,随着这个驯化过程,狗对主人也形成依赖的习惯与情感。表现在人类社会中,专统治者对臣民的驯化,是通过各种暴力的体罚例如惩戒性机制、规范化的思想教育例如儒家五伦等统治思想的渗透以及适时的小恩小惠例如封官进爵等笼络人心的奖励机制而实现的,结果是培养出大量‘为绑匪打掩护’的顺民、良民。”

“呵呵……”顾雅螺无奈道,“纵然一拳可以打碎墙壁,却不能奈制度如何。”声音中夹杂着一丝悲哀。

“至于捐款,呵呵……二姐你知道,外公做善事,为何买实物,而从不捐款呢!”顾雅螺嘴角划出一抹讥讽地笑容。

香江的慈善团体不少,每年慈善团体获得那么多捐款,之后这笔钱如何流动,怎么样花掉,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