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政变了。” 方默南淡淡地说道,历史终归没有变化,如期而至,希望叶四哥在苏联平安无事。

方默南平静地看着电视,根据她的认知,这场被史学界称之为“最诡异的政变” ,最终的结果是以失败收场的,而之所以称之为“最诡异的政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变的发起者几乎控制着苏联国家全部的强力部门,军队、警察、特务从一开始就完全操控在政变发起者的手中。而在政变发起的第一天,全苏联十几个军区、十几个加盟共和国几乎全都是站在政变发起者一方的,而苏联的大部分民众似乎也对这场政变漠不关心。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人,甚至包括整个国际社会都普遍认为苏联的这场政变将会成功了。就在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政变顺利的开局仅仅维系了一天,随着激进派代表人物叶氏的登高一呼,以及那份《告俄罗斯人民书》的发布,整个苏联的风向就如同是变戏法一般的发生了突变,大批原本支持政变的军方要员转变了立场,各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出面谴责的发起者,尤其是开进莫斯科执行戒严任务的那些卫队,更是公然投向了激进派。

在这里不得不说说互联网,8月19日,一群强硬的保守派“软禁”了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试图夺取对苏联的控制。然而,政变者在控制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机构的同时,却遗漏了部分通信管道,让叶利钦得以将《告苏联人民书》昭告全世界,致使政变流产。在此过程中,尚处于幼年阶段的国际互联网发挥了通风报信的作用。

由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开放,对政治进程带来强大推动力,这样的判断在网络发达的后世几乎已成世界共识。而互联网其实早在20年前就已“登上”政治舞台。这个舞台就是举世震惊的苏联“8.19”政变。

根据日后披露的情况,叶利钦及其亲信在别墅中就已经开始利用传真向外发送这份文件。进入“白宫”后,他们更是利用各种手段全力向外传播。人们很快便惊喜地发现,“紧急状态委员会”根本没有堵死所有信息传播管道,电脑中心,其中就包括互联网。

在接下来的几小时里,许多西方科学家都通过这个网络得知了这份文件,继而,文件被送到了许多传统媒体的编辑部。结果,在国外媒体随后的广泛报道中,这个电脑中心的名字被广为传播。

无论如何,诞生之初的国际互联网,确实在这场短命的政变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成为苏联解体的间接推手。不过仅仅是这样,难道说叶氏的演讲就这么有号召力?激进派就那么有人缘?那些西方国家的谴责,就真的能够影响到苏联军方的决定?抑或是那些军队的将领,就真的那么害怕出现流血冲突?不见得吧!

8.19事件‘开始,作为苏联国家武力后盾的苏军,就处于碌碌无为毫无表现的状态之中。

苏军为何没能涌上莫斯科街头,就好像当年他们在匈牙利、波兰所做的一样,去镇压街头的人群?苏军血腥镇压立陶宛、格鲁吉亚独立。

普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