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当年啊!民光床单,那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床上用品,在十年前那是‘一单难求’。听说求购的人流始终在厂房外排成长龙,产品是刚一下线就被抢购一空。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姥姥语气怅然道。

“现在的人,一心求新奇。对这些老物件看不起的,厂家的日子自然好过不到哪去。”方默南直接换上许诚送来的棉鞋,“嗯!不错,暖和,合脚。”起身在地上跺跺脚。

“姥姥不去饭店。”方默南挑眉问道。

“嗯!现在就走!”姥姥转身去推小木兰,把自己包裹严实后,正准备启动摩托车的时候,门房的电话铃声响起。

姥姥把摩托车支起来,快速进了门房,接起了电话,“啊!好的!好的!我马上就来。”姥姥放下电话,一脸焦急地跑了出来。

“怎么了?”方默南问道。

“你哥让公安抓了。”空气中留下这样一句话,人已经消失在眼前了。

“哥?”方默南眉头轻蹙,“真是意外的见面啊!”她还以为姥姥把人赶到老宅会安生一阵子,没想到这么快就惹是生非了。

算了!不关她的事,遛弯儿去!

方默南穿上羽绒服,带上大叶子就出去溜达了。

小吃街的老板们可真热情,直问她为什么这十来天不见她们来啊!

方默南简单了解释一下,看见大叶子更热情了,各类肉干,吃的大叶子走起路来都摇摇摆摆的,吃撑了。

方默南轻笑,点着它毛茸茸的脑袋道。“你那点儿出息。”

“盛情难却嘛!”大叶子羞得两只前爪遮住了自己的脸。

哼哼!大叶子倒是想把脑袋藏在肚子下面,找个地缝钻了,可是吃的太饱,蜷缩不起来,盖不住它的脑袋。

“哈哈……”方默南毫不客气地嘲笑道。

方默南点了碗馄饨和一个肉末烧饼。

俗话说:“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冬天早晨吃上一碗暖又管饱管足!

一个个圆圆胖胖的,卧在清汤里,上面还撒了鸡丝和鲜葱末子。皮薄馅少,汤料精致、浓厚,加虾皮、榨菜末,清鲜不腻。

店老板为表货真价实,汤锅里总煮着几块大骨头,加点鲜红的辣油,青绿的葱末,再洒上胡椒粉,香鲜透骨。

方默南舒舒服服的吃上一碗,付钱走人,踱着步,慢悠悠地溜达回农场。

姥姥已经回到了农场,哦!还有她那个哥哥,应该说是表哥,确切的说是二舅家的大儿子。

二舅早年十来岁的时候,离家出走了,当时的年龄十三、四了。

由于当年只有姥爷一份儿工资,姥姥是挣工分的,家里四个孩子,那个年代是吃不饱,但也饿不死,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不过家家户户都这样,也没见他这么心狠的,一走就杳无音信。

当时他离家的时候,家里的人,拦不住,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回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