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又是重重一叹,“唉!”(yimixs)•(cc)

“安叔,你叹什么气啊!”方默南诧异地看着他道。

▾本作者秋味提醒您最全的《重生之悠哉人生》尽在[一#米小说],域名[(yimixs.cc)]▾『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安叔苦涩地说道,“我没想到病因居然是这样的,那禽兽怎么下的了手啊!那么小的孩子。”真是令他意外,唏嘘不已!

对知青方默南很陌生,多是从文学电视中看到的。

方爸本身农村出来的,根本无所谓的下乡,本身就在下乡;而方妈的知青生活就在县城周边,离家里近的很,也没有受多少苦。

所以方默南就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那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吗?所以无法体会。

熊报春也无法体会,所以车厢里三个人,只有年纪最大的安叔亲身体验过了。

安叔拍着方默南的肩膀道,“你们生在福窝里了。”

“安叔也上山下乡了,看起来感慨颇多嘛!”方默南挑眉道。

“没有,我当兵来着,军训完后,分配到了医疗队,后来上的军医大。”安叔靠在车座靠背上。

“哦!原来咱们都没有发言权啊!”方默南笑道。

“谁说的,我弟弟就是知青。”安叔摇头失笑道,“我没亲身经历过,却见过,看过许多。”

“知青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只不过没有后来的轰轰烈烈,波及面非常的广。”安叔不紧不慢地说道,“其实说白了就是城里人多,农村人已经养活不了那么多吃商品粮的城里人了;另外,城里的剩余劳动力过多,当时的社会背景没有能够、或即将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作来让所有的毕业生们有一个位置,因此社会闲散人等过多;同时,农村的整体知识水平过低,农民仍然处于一个文盲和半文盲的状态。因此**定了这么一个政策:知识青年到广阔的天地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当时的政策导向也非常好:下乡光荣,下乡是锻炼,下乡是学习,向贫下中农学习。因此,大批热血青年怀着对祖国的美好愿望下去了,大批的家庭成份不好的狗崽子主动要求下去了,大批的闲杂人等不情不愿的下去了。于是,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有抱负的青年们下去了,到了边疆、到了农村、到了农场或林场。”

“我记得我们全家送弟弟去插队,火车站在那一段时间内挤满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送行的亲朋好友,锣鼓喧天,口号不断,慷慨激昂,气势如海闹潮,绝没有后来一些文艺作品所描写的悲悲切切,惨不忍睹。”安叔想起往事,也许是在姜家刺激的,所以这话就滔滔不绝,“当时啊!凡是家中有学生青年的,绝少不被波及,就是高级领导干部也无不按主席的指示,将子女送到农村去。至于部长、将军们的公子、千金更是在许多插队点出现,不足为奇。特权在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中丧失殆尽,何况这些人当时也没有特权。”

“当然下乡绝对无法和城里的生活相比,条件艰苦是肯定,开荒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半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