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大学, 创建于一九四六年, 是韩国两大国立大学之一。是一所具有人文、理工、法律、经济、艺术、医学等13个学院的综合性韩国国家重点大学。在这里,每年都会招开不少国内国际性的学术会议,邀请大批的知名科学家参加。

而在今天,这里则正在招开关于空间天气科学的会议,现任教于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的知名大气科学家、太空科学家刘正彦,正在台上讲述着他的研究心得。

方明远和林蓉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坐到了后排的座位上。

“嘿,明远,那个人就是刘正彦!”林蓉压低了声音。指着讲台上的男子道。她心里其实是很迷惑,方明远怎么会突然之间对这个叫刘正彦的科学家感兴趣了?不但叫人寻找他的联系方式,还居然放下了诸多的事务,专程赶到了釜山大学来。

“嗯!”方明远点了点头。

刘正彦。这个人其实在国内并没有多少名气,这也跟他所研究的方向是电离层物理和太空物理有关,而电离层变化和地震的关系是其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

方明远注意到了这个人,其实也是很巧合的。那是在二零一一年日本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之后,在一期科普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关于地震会引发大气中的电离层产生剧烈变化的文章里看到的。

电离层是从距离地表约五十公里开始一直伸展到约一千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层大气空域。其间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等效应。

文章中就提到了,刘正彦的研究团队借助gps讯号系统,利用电离层的特殊传导效应,监测到一九九九年台\湾大地震发生时,太空电离层同样出现了剧烈的震动。后来在二零零四年印度洋大海啸发生后,他的研究团队同样是根据gps地面站监测数据,发现海啸来临时,电离层再一次地出现了异常剧烈扰动的现象

后来,刘正彦将这种现象总结为“同震效应”。即当大地震发生时,就会引发太空中的电离层出现异常波动,而根据电离层出现异常波动的位置和力度,就可以估算出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这有助于帮助政府部门快速锁定地震的重灾区进行震后救灾。

如果说他的研究成果仅仅是这一点作用的话,其实也不值得方明远如此地重视,以至于到这一世也还能记得。

“同震效应”的另一项应用则是在预警海啸上,由于海啸发生时,海平面上海浪的涌动会拍击大气,这一波动抵达太空后就会引发电离层的剧烈变化。而海啸的波动传到大气层,由于是在空气中传播,时速可以达到近三千公里,而海啸前进的速度,根据震级的不同,时速大约会在五百到八百公里,这样一来,这个速度差,就可以挤出时间来为海岸边的民众发出海啸预警,令他们及时转移到安全位置。

在方明远的记忆里,从现在到二零一二年他死亡时为止,还有二零零四年的印度洋海啸,二零零六年的印度尼西亚海啸,以及二零一一年的日本海啸,这三次海啸,均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