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这是常理,也尤其是看网络小说的常理,但我想从精神内核上说一说宁毅这个人。

他跟老秦、跟成舟海这些人的对话里,其实精神内核已经在了。宁毅说:“你们做事为道义,我做事为认同。”其实就在这句话的“认同”二字里。

一个为“认同”做事的人。他的精神到底是怎么样的。古往今来,自近代往前。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不读书,读书的人、懂理的人,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这是事实决定的东西,所以,儒家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很伟大的想法,这天下这么多人,我要为尔等担起这个责任。因为我是儒者。他们为道义出来做事,拯救天下,他们有责任为天下苍生做事。天下苍生是什么,屁民呐。

但“认同”呢,我不认同你——准确来说,是你没有到一定的层次——你就活该去死,我对你没有责任。这是什么内核?是冷血,是无情?是狂妄,是任性?都不是。

其实——是“民主”。

所谓民主,即人民能为自己做主。

以“道义”或是以“认同”为核心,有不同的时代背景,近代以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能以道义为核心,因为生产力还没发展到每个人都能受教育的程度,以这个说法为标准,在武朝的框架下,普通民众,要求他们觉醒到被人“认同”的程度,是很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宁毅他也只是一个人而已,冷酷一点的说,他的精神内核就是这样,不曾觉醒的人,他心怀恻隐,已经很好了,武朝如果真要灭亡,他真会看得非常重吗?

他经历了一次人生的失败,来到这个世界,他渐渐的看到认同的东西,溶入进来,他甚至开始做事,开始为天下尽一份“道义”,然而到最后,他认同的好东西,秦嗣源心怀天下殚精竭虑,夏村的将士在绝望之中发出的呐喊,如果他们的价值至少能得以保留,宁毅或许会继续做事,但到了最后,所有的东西,都摔得粉碎,他还被加了几个耳光。

回首整本书的楔子,他坐在河边,看那个失败的开发案,他成功了一辈子,忘记了曾经的朋友、伙伴,想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期待,许过的愿望走过的路……这些东西在最初很矫情,在最后很珍贵,在重生后的他心里,则是很重的教训。他重生了,生命要有价值。

那么他在乎皇权吗?他在乎利益吗?他在乎人命吗?他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

他为认同的人和事而战,不认同了,他也可以走,不好走了,就是这么一个结果。全都死啦死啦滴!

在某些想法里,他要为了利益妥协,他应该找个缓和的方法破局,因为杀皇帝太激烈了,肯定是天下共伐——没错,这都是真的,那事情很严重!然后宁毅团结各方,训练士兵发展科技,打败香蕉大魔王给他安排的两个敌人——分别是女真人和蒙古人——打败之后,他建立了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有两亿人,其中一亿九千九百九十万仍旧是那种另一个秦嗣源出现时涌上街去泼粪的民众。你们觉得,在宁毅的心里,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