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李纯终于等来了机会,公元806年,淄青节度使李师古病逝。

淄青向来不受朝堂管辖,他的弟弟李师道按照传统自封节度使,然后上书让朝堂认可。

这些不受朝堂管辖的藩镇,虽然不听命朝堂,但是还需要朝堂的一纸任书,以表正统。

这或许是朝堂对他们来说的唯一作用。】

唐宪宗李纯没想到第三个藩镇是淄青,心里有些震惊,竟然打赢了淄青?

【一心想削藩的唐宪宗李纯自然不想承认李师道继承节度使,但是当时的朝堂整在讨伐刘辟,分身无力。

没有办法,唐宪宗李纯只能和众臣讨论应该怎么办。】

*

唐代宗

“不会硬打吧…”李适有点担心,自己当年不就是硬着头皮打,结果差点把大唐给打没了。

【翰林学士的李绛出了个主意,李师道不是想要得到朝堂的正名么,那么朝堂就不表态。

要知道淄青虽然不把朝堂放在眼里,但是李师道情况却有点不同,他和已经去了节度使李师古虽然是兄弟,但是兄弟二人关系并不好。

此次李师道接任,淄青藩镇内部其实是有人反对的,因此他才迫切的需要朝堂的证明。】

众臣又看向翰林学士的李绛,心道这算什么解决的办法?

【没想到朝堂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真让李师道急眼了,为了赶紧得到朝堂的认可,李师道竟然同意交出淄青的官员任免权,并且向朝堂交税。

早知道藩镇之所以让朝堂头疼,是因为兵权,收税还有官员的任免权都在节度使手上,李师道竟然一下交出了两样大权!

唐宪宗李纯听此,立马任命李师道为节度使!】

还能这样?!

唐宪宗李纯惊讶不已,今个算是给他平定藩镇打开了新的思路,不一定要打。

【公元809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病逝,他的儿子王承宗要继承节度使一职。

因为修养生息了这么多年,唐宪宗李纯这次不想妥协,他想直接拍官员接任成德节度使一职。

但是这种做法是有风险的,怕是会刺激成德造反。

这么大的事,唐宪宗李纯还是找众臣商量商量。

宰相裴垍不同意这样激进的做法,首先,唐宪宗李纯之前已经同意了李师道的节度使之位,如今不同意王承宗,他定会造反。

之前解决李师道问题的翰林学士李绛也同意宰相裴垍的看法,认为不能轻易动成德。

之前两场削藩大胜,是因为那些藩镇本就受朝堂管辖,但是成德却不同,对朝堂的认同度低,此时贸然发兵,定是一场苦战。

于是唐宪宗李纯听了两位大臣的建议。】

*

唐太宗,唐

听到唐宪宗李纯如此听劝,唐太宗李世民紧皱的眉头终于松开了,后世终于出了一位广开言路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