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上都不怕, 他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在第一期录制时, 他被徐新峰摆了一道,导致根本没有演员敢和他合作。

好在顾启明早有预料,他立刻拿出了planB——他毕竟是电影学院科班毕业,别的不多,师兄师弟师姐师妹最多。

二十岁的女演员和四十多岁的男演员很快就找到了,合作的拍摄团队也是现成的。唯一的问题是,节目组给的经费和时间都太短了。

一周内就要从无到有拍出一部十分钟的短片,就算是学生作业也没有这么仓促的。除了拍摄之外,前期工作也有很多,定剧本,围读会,看场地,画分镜,租设备……后期则要配乐,配音,定剪……

实际拍摄满打满算只剩下三天。拍摄的三天中,顾启明几乎没有睡觉,全靠咖啡续命。

长时间的缺乏睡眠让他的脑袋里像是有小刀在一下一下刮他的神经,又像是有个大锤在拼命地重击他的太阳穴。他头痛欲裂,但越是头疼,他整个人越是出奇的清醒。

他极高效的指挥着整个团队运作着,整个剧组里都是他非常信任的伙伴,剧组像是一个由无数精密零件组合在一起的汽车,在飞速的向前奔跑着。

顾启明作为这辆汽车的驾驶者,除了要握紧方向盘和控制油门以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注意无处不在的摄像头——

——节目组排了一组小队跟着他,记录下“导演”这个职业的一举一动。

顾启明向来是坐在监控器后的注视者,而这一次,他成为了被注视的那个人了。

这是一种格外新奇,也是一种格外烦躁的感觉。作为导演,难免会有情绪激动之时,软绵绵、说话客气的导演并不能受到尊重,必须有足够魄力才镇得住场子。

但是因为身旁有摄像团队24小时跟随,他连脏话都不能说,只能一直低气压板着脸,表情格外严肃;若是有哪个工作人员掉链子,他就把对方叫到面前,也不说重话,就冷冷的、淡淡的一瞥,就足够给对方带去压力了。

没想到,这样误打误撞的,居然给他吸了不少粉。

《导演起跑线》采取录播制,节目的节奏非常快,每周日正片上线,一期正片里会有四位导演的作品和现场点评;周五会提前放出各位导演的片场花絮,作为预热。顾启明那期个人花絮刚一放出来,点击率就冲到了最高,甚至一度盖过了正片的弹幕数量。

“我忏悔,我不是来看电影的,我是来看导演的……”

“呜呜呜顾导你也瞪我叭,我衣服已经脱光了!!”

“顾启明话好少啊,其他导演都在片场吼人,就他不怎么说话,但是威慑力十足。”

“原来一部电影是这么拍出来的啊,我还以为导演只要动动嘴就行了。”

“真是不容易,在缺演员的情况下这么快就攒了一个团队,配合的还这么好。”

“有预感,这个短片绝对会是全场最佳!”

“当初拒绝顾启明的几个演员要后悔死了吧,看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