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过后,桂重阳与梅小八就提了大包小包离了桂五宅子,上了桂五叫人雇的马车,回了木家村。

梅氏见两人平平安安回来,才放了心,忙追问大夫怎么说。

桂重阳捡着好的说了几句,递上补药。

梅氏听到桂重阳的咳声,道:“明儿叫你春大哥过来通烟道,咱们早点烧火墙。”

通州这边的屋子,冬天都要靠火墙取暖,与穿棉衣一样,点火都是有日子的,都是十月初一。

“春捂秋冻”,是养生之道,可梅氏觉得还是莫要太刻板,让桂重阳白遭罪。

桂重阳畏寒,自然没有异议。

因为拿回来的大包小包有不少是江氏给二房预备的,桂重阳用了晚饭,就带了梅小八给二房送东西去。

两人刚进院子,就听到上房传出说话声:“二叔,都是桂家人,怎么能让一个外来户趴在头上。明晓得朝廷免了秋税,却还折腾大家伙一回,为的是什么?我们缴的是好粮食,拿回来的却是米糠,再没有这样欺负人的!”

又有一人道:“是啊,二伯,可不能就这样算了,谁晓得下回会怎么欺负人!要不是朝廷减免今年农税,小重阳那边就上了欠税单子了!杜家到底想要干什么?这算计咱们桂家一回又一回!”

桂重阳站在屋檐下,心中冷笑。

能这样称呼桂二爷爷的,除了“东桂”中人再无旁人。

前天村民哄抢村祠堂里的粮食,“东桂”因为住得远,加上在村里人缘不好,没有人去告诉他们,最后才得到消息,却是晚了一步。

不仅没有取回足够的粮食,就是拿回去的粮食也半数是米糠。

“东桂”人丁茂盛,口粮也需要的多。或者这一成地里产出的粮食对别人家是锦上添花,对“东桂”就是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自然是顶天的大事。

“东桂”如何肯吃亏?

家中男丁多,招呼一声就着了十几人,昨天一大早就想要去杜家说理。

还没有到杜家门口,就见杜门开了,杜家的马车出来。

“东桂”诸人刚想要上前堵人,结果就看到后边“呼啦啦”出来十来个健仆,都是牵了马匹。

众人一迟疑,那些人就上了马,簇拥着杜家马车呼啸而去。

“东桂”诸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到底怂了。

不过那是粮食,还不是别人的,而原是自家的,就这样少了一半,谁能乐意呢?

琢磨了一天,“东桂”不敢与杜里正直接叫板,就想起在镇上开铺子的桂五。铁和尚出面罩着桂五的事,别的村民听说了,自然也传到“东桂”耳朵里。

这不,今天就来了两个族人,上门寻桂二爷爷求援了。

二房也才用了饭,杨氏在厨房洗碗。

桂重阳看见,就没有直接进上房,而是去了厨房。

“重阳来了?快屋里坐去,看着你二爷爷点儿,东边的人嘴能说呢,别让他们糊弄人!”杨氏见了桂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