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创业者,也是一名独立培训师,同时也是哈佛商业评论的撰稿作者,过去的10多年里,我还有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服务过全球500强企业,比如通用汽车、联合利华、可口可乐。也服务过中国的行业大佬,比如中国移动,中国建设银行、南方电网。当然,也接触过很多中小创业企业,甚至,我自己也参与投资了一些企业。

表达能力,是我们这份工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其实,表达能力,是每个人应知应会的技能,甚至可以将它称为“元技能” ,但很遗憾,我要告诉你一个非常残忍的事实:工作中有太多人并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更可怕的是,还有很多自以为自己掌握了的人。

如果你是职场新人,你知道领导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吗?他们最常说的三个字是:“说重点” 。你看着精心准备、本想用来大显身手的PPT,内心会不会很委屈,“我说的就是重点啊?”

终于,你扛住压力当上了团队主管,你发现,现在的90后怎么这么难管理!稍微表扬两句就眼高手低飘飘然,还没批评两句就撂挑子走人,你也很愤怒,当年你做下属的时候可没这么大脾气啊,但愤怒归愤怒,沟通还得继续,问题还得解决。

但如果你已经是一名创业者,那恭喜你,你一定特别理解为什么高管们总强调说重点了,说好1小时的会议,会务小组和参会者会前认真准备,会中积极踊跃,每个人都在为项目献计献策,大家的状态让你觉得很欣慰,可明明计划1个小时的会议,已经进行了2小时,还丝毫没有结束的迹象。

你开始越听越着急,说好的每人5分陈述观点,可就是有人都10分钟了还没进入主题。不解释详细吧,发言者担心大家没听懂,详细解释吧,听众的注意力早就不知道飘到哪去了。

让你真正着急的,并不是这次会议,而是透过这次会议,你看到了公司现状的缩影,几百号人的公司,在不自觉的废话中,浪费了多少时间成本!如果每个人的表达效率都能提升一点点,不知能节省出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这个累积决不是加法效应,而是乘法甚至是指数效应。

关于职场中的表达诉求,我想还有一个角色,估计等不到我说出来就是已经满脸心酸泪了。就是人力资源工作者。在一个企业中,沟通跨度最大,沟通难度最大的,都要属HR人员。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最一线的员工。要留人吧,找HR,要裁员吧,找HR。有怨气吧,找HR。有人说,别人当不了恶人,只有HR来。所以才会有一句话,做工作易,做HR不易。这份不易中,有一大部份是因为表达的难度造成的。

作为企业经营者,你也很无奈,因为总有跨部门之间的误会和争议,一路争争吵吵到你这里,当你费劲周折了解事实后,其实只是某一方在沟通过程中有一两句没有表达到而已。**但作为一名创业者,你有多少时间处理这些因误会引起的剑拔弩张呢?你的团队又经得起多少次误会呢?而就在你们还抢着说废话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又悄悄前进了多少呢?对于创业,这是看不见却又致命的成本。

二、从表达到精准表达

以上几种场景中,无论是准备大显身手的职场小白,还是跃跃欲试的新上任主管,还是积极踊跃的参会者,都误以为自己很会表达。

发现了吗?会说话并不等于会表达,甚至只会在一种场合,和一种人表达都不叫真正的表达高手。那到底什么样子的人才是真正的表达高手呢?

关于表达,我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表达,应该是两个词,一个是表,一个是达。说话,只是表,是把你的意思表示出来,说出来。但表出来就一定能达吗?未必。

表是过程,达才是目的。

说得再滔滔不绝,如果没有抵达对方的大脑,没有在说者与听者之间构建出共识的桥梁,那都是“白说”。

其实,表达类的课程有很多,演讲时的公众表达、恋爱时的亲密表达,销售时的谈判技巧……你都能找到很多课程。

但很少人提过“精准表达”。

你肯定见过这样的人,他没有华丽的语言,也不会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然而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勾起你极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说的,你能懂,而且你觉得,这些话就像流进了你的身体一样,妥帖而舒适。

对!这样的表达就是——观点明确,逻辑清晰,主次分明,张弛有度,一下子就戳到你的痛点,说出了你的诉求。

这才是我心目中的表达高手,我相信,这也是你想要学习的表达。

三、怎么做到精准表达?

那问题又来了,怎么才能做到直抵人心的精准表达呢?

有人会跟你说,多练习嘛,多想,多说,你也可以的。但这个答案就像让你生病时多喝热水一样,不解决任何问题。因为怎么练?练什么?才是关键。

这也正是我们的重点。

在咨询行业的这么多年里,我发现,有太多的人挣扎在不会表达的困惑里,他们在错误的方法上越走越远。

《刻意练习》这本书里提到,练习分两种,一种叫天真的练习,就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期望凭借这种反复,来提高表现和水平。

而另一种就叫刻意练习。其实很多天才都是通过刻意练习训练出来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高手,但需要有正确的练习方法。

那什么才是正确的练习方法呢?

我一直认为,人生就是由无数个做对了的事和做错了的事组成的,我非常庆幸,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不经意间做对了两件事:一是大量的有目的练习,二是博采众家之长,从大量高手那里提炼出了很多模型。

其实,天真的练习区别于刻意练习,就是差一个关键要素——模型,通俗点说,就是套路。

当我还是一名助理顾问师的时候,我给自己的目标是“模仿”。每天上下班路上,我永远是那个塞着耳机的人。至今我都还保留着那时候的移动硬盘,里面塞满了大量优秀表达的视频。

后来我开始有机会独立负责案子,我给自己的目标是“采访”。说起来,我也可以算是半个商业记者了,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以顾问师的身份约访各个行业的商业精英,采访他们的创业历程和成功心法。那四五十本厚厚的采访手记到今天还珍藏在我的书架上。

再后来,我独立接手商业培训,我的第三个目标是“原创”。但当我真的站在台上去表达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过去这两段看似很笨的“模仿”和“采访”,不仅仅让我在商业上有了很多独特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让我在不同场合,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表达能力也有了巨大的提升。

现在,我开始创业,开始做投资,也开始为人父母,我越来越发现,能表达的员工,本身就具备成为公司焦点的吸引力。懂表达的创业者,天生就会获得别人更高的关注度。会表达的父母,也会把自己为数不多的亲子时间变得更有质量。我越来越感激我当初做对的这两件事,精准表达,让我整个人生都更有效率。

这个系列课中,我会结合我十余年的积累,把表达的底层逻辑,一一拆解给你,我会把我不断试错后总结的表达模型手把手地教给你,足够你应对工作生活中90%的场景,我相信,只要基于正确的、有效的套路反复练习,你也能精进成为一名表达高手。

**四、这堂课能给你什么?**

我很喜欢一句话:高手都在反复研究套路,新手却总想走捷径。

在我的精准表达系列课中,我为你准备了精准表达的两种心法,让你哪怕处于百年难得一遇的新场景,都能有法可依。

掌握心法之后,我会教你精准表达必备的思维和习惯,还把它高度总结成了适用性最广的几种表达模型,让它能成块、成体系地迅速地长在你的大脑里。

有了模型还不够,我还特意为你准备了特别实用的一章——“精准表达的高频应用”,对应到工作中应用频率比较高的场景和角色,无论你是高管还是职场小白,无论你是销售还是公关总监,无论你是在会议室还是面试现场,都能让你迅速融入角色,立马就在实战中刻意练习。

听完这门课程,我相信你一定也会觉得,精准表达不仅仅是让你的表达有效率,更是让你的人生有效率。当你的表达都能洞察到对方的诉求,影响到对方的认知,那你一定又拥有了表达之外的能力:就是你的洞察力,你的同理心,你的影响力……这些都将引导着你在人生路上做对更多的事。

**五、适合谁?**

那么,这门精准表达课,适合哪些人听呢?

它特别适合以下五类人群

一.作为职场新人,已经认识到表达的重要性,工作中又需要经常面对不同沟通场景,急于提升自己的表达水平,但苦于没有找到合适方法的迷糊小白。

二.作为别人的上级或下属,总会因为表达不精准而造成沟通不畅,影响到工作进度和团队关系的职场白领。

三.作为团队的主要负责人,总会不满于团队执行的结果差强人意,迫切希望提高团队内部效率,减少隐形成本的新晋高管。

四.作为灵魂人物的创业者或企业主,需要经常在公众场合表达,比如论坛发言、项目路演、产品发布,甚至是公司内部的文化宣导。

五.作为家人,期望自己在亲密或家庭关系中,能因表达得当而创造更良性关系互动的家人,包括父母,夫妻,子女等各个维度。

而且,我们在设计这门课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诉求点,就是除了有用、还得有趣。

如果我猜得没错,你肯定购买过不止一个线上课程了,但说实话,并不见得每个课程你都能听完。因为再强烈的学习欲望,遇到枯燥的课程也难以继续。

所以在这套课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实用性和趣味性,我们有把握让每一个参与学习的朋友,都能轻松高效的学完整套课程。

学完这套课程,你会发现表达就像你人生第一张像样的名片一样,只有当你拥有它之后才能感受到,它究竟能为你的人生带来怎样不可思议的蝴蝶效应,可能让你结交到一位仰慕很久的大咖,拿下一个影响深远的订单,也可能帮你构建更和谐的家庭氛围,让你生活在一个更舒适的人生里。

好了,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提升人生效率,精准表达、精进生活。

谢谢你,我是老光,期待伴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王达峰-光哥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摆脱成长焦虑的自我管理术:百位精英的成长总结》最新章节

《高效解决问题的 10 个思维模型》第 1 节 发刊词:比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思维

《不怯场的说话术:如何准备一场三分钟的即兴演讲》第 1 节 三思三定,成就一次成功的即兴演讲

《10 分钟商学课:高手的自我修炼》最新章节

《职场精准表达术 : 表达不对,交流全废》第 1 节 如何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