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回家,对郭美凤说:“妈,五好家庭是由胡同里的住户们投票选出来的,我看您甭在文化活动上使劲了,还是跟左邻右里处好关系吧。”

郭美凤接过表格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皱眉说:“我记得五好家庭的评选很严格呀,由专家评,人家还要来家里家访呢。”

“您说的是区级以上的五好家庭吧,”狄思科坐到桌前填表,“反正咱胡同里的五好家庭就是邻居们投票的,想被选中就得团结邻里关系。您最近低调点吧,别总在胡同里显摆,小心人家不给您投票。”

郭美凤暗下决心,这段时间要跟街坊们多走动走动,做点好人好事什么的。

但她面上表现得对自己的人缘极有自信,满不在乎地摆手说:“评上街道的五好家庭,简直是小菜一碟。我的目标是市级五好家庭,所以咱家的文化活动你跟童童得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文艺汇演,你俩也出个节目。”

“咱家有您出马就够了,”狄思科唱起了反调,“我俩最近都可忙了,真没时间准备演出节目。”

于童从公司回来的时候,母子俩还在因为节目的问题争执呢。

她坐在桌边吃了几l口晚饭,还得帮两人断官司。

“妈,我俩最近确实挺忙的,我们公司要参加电视剧剧本的投标,他是我们的顾问。”于童对婆婆的脾性还是很了解的,“要是这个本子能被市里选中,我给您在电视剧里安排个角色。”

郭美凤顾不上纠结幼儿园的演出了,坐到她身边问:“真能让我拍电视剧呀?你们这次要拍什么内容的?”

“国企改革。”

狄思科问:“不拍知青下乡回城了?”

“不拍了,主题明确一点,就是聚焦国企改革。我刚找人帮忙查了一下,目前已经播出的电视剧中,没有这种题材的,正在拍摄和准备拍摄的也没有这个题材。”

所以,知青下乡和回城这部分内容被她摒弃了,故事的时间背景就是九十年代初,围绕国企改革展开。

“剧本大纲出来了吗?”

于童起身从背包里拿出一沓剧本递给他,“大概出来了吧,但市里要求电视剧不少于20集,每集的大纲不少于3000字,还有得磨呢,你先帮我看看,我总觉得还差点什么。”

狄思科接过剧本大致翻了翻,他们选择的背景是一家电器厂,而且是声名显赫的国家一级企业。故事中涉及到了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中层干部大幅精简,部分职工下岗、待岗。

那种群情鼎沸的场景,与时下很多工厂中的情况类似,应该能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

“我觉得何立峰的成长有点太快了,既不学习新的管理办法,也没有深造机会,完全缺乏成长的契机。”狄思科合上剧本说,“何立峰已经在国营大厂工作了二十多年,早就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那种传统的思路和模式,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

“而且何立峰已经在厂长的位置上呆了五年,正常情况下,再有一年就该被调整了,未必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