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于爷爷假装没看到老伴的眼色,老伴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无法理解他对故乡那个小山村,以及山下那条江的感情。

他稍稍沉吟片刻就带上老花镜,对照着通讯簿上的电话号码,拨出了一串数字。

与电话那边的人聊了一刻钟,才放下电话说:“咱们县里的移民安置地没有大城市,即使去了广东,也不会去广州深圳东莞那些地方,接收移民的还是山区。”

“啊……”

堂伯父子对这个结果都有点惊讶。

年轻人想去广东,就是打着去沿海打工赚大钱的主意。

要是把他们安排在山区,想打工仍要向外走,那跟留在老家有什么区别?

“如果留在省内的话,咱们于家村属于最早一波同意移民的,省里能给咱们划一块靠近大城市的地方,方便孩子进城上学。”

按照于爷爷的想法,乡亲们还是留在省内更好。

一是照顾那些难离故土的老人,让老人有个念想。

二是没有生活和语言障碍,广东说粤语,外地人去了要适应很长时间。

三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广东只是经济发展得好,但山区的教育水平,未必比他们本省的教育水平高。

如果家长想去沿海城市打工赚钱,无论在广东还是在湖北,孩子都是要留守的。

与其让孩子留在广东山区读书,不如留在省内的城里读书。

于爷爷将这些情况跟他们讲明,便摆手说:“你们在北京休整两天就赶紧回去,跟大家说清楚。迁移去哪里不是绝对的,如果有个别人家有不同意见,政府也可以单独安排。”

他不是拖泥带水的人,将事情安排好,就拍板道:“其他人去哪里我就不管了,咱家人的去处有了着落以后,给我打个电话,我亲自回去给你爷奶迁坟。”

堂伯也怕老爷子受不住舟车劳顿,连忙说:“您就别回去了,只要您同意迁坟,其他的事,我们都能办。”

于爷爷摇摇头,“就这么定了,我亲自回去。你爷奶的坟是分开的,正好借着这次迁坟的机会,让他们合葬了!”

*

老爷子上一次回老家还是1980年,当时是为了回去给大哥奔丧。

时隔16年,于爷爷决定再次重返故土,无论家人如何相劝,他都不肯改变主意。

“以前总以为故乡一直在原地,我总有一天能回去,现在可不行喽,”于爷爷玩笑似的感慨,“大水进去以后,我就没有故乡啦!我得回去看看,这辈子的最后一次了。”

再说,他在老家还有一个94岁的老嫂子呢,父母和大哥都没了,家里就剩这么一个耳聋眼花的老嫂子。

他得替大哥将嫂子安顿好了再回来。

九十多岁了,嫂子还要跟着儿孙一起远离故土,那心里得多难受啊!

家人们劝不动他,只好出动大批人马跟着老爷子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