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了搅和料碗的动作, 直接把筷子摔到了桌上, 满脸的膈应,“打我脸是不?我的命都是你救的,没你我早就淹死了,我托大受你喊了声哥哥,你现在跟我说话这么生分,有意思么?”

“得,是我嘴欠……”李穆知道刘晔重情,但没想到他的反应会大到这种地步,只能无奈的笑了两声,安抚着他,“我就是秃噜嘴了,你置什么气啊?”

“哼,不爽!”刘晔撇着嘴,一副不稀罕搭理他的模样,抱着胳膊翻了翻眼皮,“今天除了羊肉我谁也不认。”

李穆一脑袋黑线,差点没把一整盘肉卷怼他脸上,以前没发现这货居然还有傲娇属性;还只认羊肉,你怎么不当场摔地上要亲亲才能起来呢?!

毛病,惯的!

“吃饭,别闹!”李穆难得理他,黑着脸把两三盘羊肉下到锅里,趁着社长又捡起筷子调料碗的功夫,把他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甩给了他,“晔哥,你既然不想客套,那我也就不说废话了。”

“喏,这个本子你瞅瞅,如果合适、你时间也充裕,可以考虑玩玩。”

“哟,你这是要转行当大导了?”

刘晔刚捞起来两片羊肉,还没来得及下嘴呢,就被那一叠a4纸糊了一脸,他也没怎么在意,接过来随手翻看起来。

“得了吧,我可不是拍戏了料。”

趁着他看剧本的功夫,李穆不动声色的捻着筷子,快如闪电的把锅里的涮羊肉全部捞出来扔进了自己的碗里,沾裹着调料准备大快朵颐,嘴上也没闲着:“这不是小侠打算折腾游戏么?没钱啊,我只能耍耍笔杆子了,拍出来找一个网络平台一卖,凑点初始资金应该没问题。”

刘晔这回却没有搭茬儿,他仔细的阅读着那不怎么厚的剧本,脸上的表情相当认真,跟之前在家研读的神态别无二致,显然是已经达到了心无旁骛、摒弃外物的境界,李穆估摸着刚才自己的话他一句都没听进去。

这就是刘晔的特点,别看他前一分钟还能跟你嘻嘻哈哈,但只要进入到工作状态,那绝对是雷打不动的,研读剧本如此,表演也是如此。

70后的年轻一辈里,能达到这种戏疯子状态的男演员没有几个,掰着指头都能数清楚;除了刘大社长,自称颜王的帅雷雷和王千原都能算在里面,偏偏仔细算起来,这哥儿仨还都是东三省的。

要不然怎么说,自古东北狠人多啊……

说回剧本,刘晔现在手里拿的,是全三季深夜食堂的大纲,还有前三集的台词剧本。

《深夜食堂》绝对是一部不容小觑的作品,能从岛国层出不穷的漫改剧里脱颖而出,而且在观众群有限的深夜档依旧焕发出自己的光芒,这部剧也算无愧于“暖心佳作”的评价了。

不过,即使没有版权之争,李穆也不打算直接照搬原作。他可是清清楚楚的记得,后来棒子和国内都翻拍了这部剧,但那风评确实惨不忍睹,而且就是自己重生前不久的事儿。

尤其是国内版的深夜食堂,除了黄小厨的造型还算敬业之外,其余的简直惨不忍睹:老板没了内涵、客人演技浮夸,美食毫无食欲、通篇植入广告,豆瓣评分更是节节攀低,不断刷新着国产剧的评分底线,直到聋哑人演技上线才扭转过来。

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差异。

棒子翻拍的那版,把一部深夜暖心档生生拍成了各种老梗的狗血韩剧;国内这版更加不堪,纯属是拉过来一堆明星来体验生活外加打广告。

种花家是没有居酒屋文化的,更不可能出现大半夜不回家,一个人窝在清净的小店里讲故事的场景。文化差异太大,怎么可能产生共鸣?

这些都是bug,是李穆编写剧本的时候,需要更改和剔除的东西。所以他把整个故事的背景和国内文化进行了一次从头到尾的对接修改。

所谓深夜食堂,通俗点来说就是大半夜吃饭的地方,种花家的兔子们晚上在哪儿吃夜宵?当然是营业到后半夜的馆子啊!

别的不说,京都的大小胡同里,各种老字号儿鳞次栉比,露天大排档更是层出不穷,要不是这年头城管还不怎么流氓,那收缴的作案工具绝对能堆满一条街。

所以李穆在场景设定里放弃了居酒屋,而是改成了“拥有门脸儿和场地的大排档”这种设定。

听着挺拗口,其实换种说法就能通俗易懂了这特么就是一露天啤酒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