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之前,我是一名私募基金经理。作为基金经理,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从3000多只股票中找出好公司,然后投资它。

俗话说,熟能生巧。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练就了一项基本功,那就是:只要用不超过1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大概勾勒出一个公司的基本面貌。

然后,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这家公司做什么业务?怎么生产产品?怎么卖出去?卖给谁?怎么回款?公司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存在财务造假?管理层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等等。

对我来说,这个想象的过程,就像读小说一样,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冲突,有反转,非常有意思。

但是,我刚刚入行的时候,根本无法体会到这样的乐趣。

那时候,为了研究一个公司,我花了大量时间去读它的财报,去看券商写的研究报告,但还是无法准确说出,这个公司究竟哪里好,哪里不好。更不要说,识别那些财务造假的问题了。

实际上,不仅是我,大部分刚入行的从业者以及很多股民,都会面临类似的困惑。如果这样的困惑一直无法解答,从业者很难在专业上有突破;而股民,很容易在投资中「踩雷」,遭遇重大损失。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在投资中,也是如此。对于一家公司,一眼就能看透本质的人,和看了好几天,仍然不知所以的人,一定会有截然不同的收益率。

怎样提高「一眼看透公司本质」的能力呢?

在我看来,想要提高一种能力,就要从「算法」和「数据」两方面下功夫。「算法」就是框架、方法;「数据」就是案例、阅历。

就公司研究来说:首先,你得有一个好的「算法」。

简单点的,你得掌握一套行业、公司的研究框架。再深入点,你得从财务的角度,验证之前的分析是否正确。

然后,你再用这套算法,去实际研究各种公司,积累海量的「数据」。我把积累数据的过程简单概括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阅企业无数。

在这门课程中,我即将要教给你的,就是我从业多年,总结的关于「快速看透上市公司」的「算法」以及一些我亲身经历的经典「数据」。

包括:非常简单易懂的行业和公司研究框架;具有实战性的财务分析方法;以及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乐视网、獐子岛等大量的上市公司案例。

学完这套方法和案例,你不仅可以体会到,研究公司就像读小说一样的乐趣;还能让各种财务舞弊、造假的情况无所遁形;更重要的是,你还掌握了一套看透问题本质的基本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财报里的秘密,寻找投资的本质吧。!

投行大师兄 - 程郡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成熟投资人思维:心无熊牛,聪明决策》第 1 节 发刊词:拥有成熟投资人的思维方式

《财报里的公司秘密》第 1 节 财报里的公司秘密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