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枪拿给那个修枪的老匠看,他一边看一边摇头:“这种枪是怎么点上火的呢?没有火的话怎么能把枪管里面的弹丸打出去?”

项玉连忙解释:“老师傅,这个枪是通过这后面的燧石点上火的。”边说便指给他看,在击锤的钳口上果然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项玉解释完还试射了一次,这名老匠看的目瞪口呆,心里大为震惊。

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即使在有大风的情况下依旧能够使用,这一点要比火绳枪强上许多。

这名老匠叫徐则清,在明军中从军的时间已经超过四十年了,对于枪械方面的了解极广,早期还参加了明军火器的制造,后来才改为修理匠。项玉将这些枪械留在这里就是给徐则清他熟悉燧发枪的构造,让他试着看看能不能仿制,毕竟就这二十条枪也干不了什么事。

陷阵营的士兵这些天一直在操练火枪,火绳枪的构造虽然复杂,但是原理并不难懂,无非是装填,点火,激发,清理枪管等十分机械的步骤。陷阵营的士兵初期学起来十分困难,但是军中还有些真正的老兵,他们有的会用这种火枪,加上原本就在一旁指导的教官,所以士兵们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就都会开枪了,会开枪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够提高射击速度和射击精准度才是难点,这两项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了,急也急不来,只能通过平时的练习慢慢增加熟练度,一点点提高。但是显然,项玉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前装枪虽然跟后世的后装枪有些不同,子弹的射击准度也要差很多,但是射击的一些原理是差不多的,项玉记得一些抗日影视剧里面民兵的训练就有一项调整射击动作,增加射击稳定性,减少枪口的移动。

对于后世的候装线膛枪来说,精度和射程都比早期的火绳枪要高出很多,尚且要求严格,那么本来就射击精准度极差的火绳枪就自然更加要注重这一点了。

还是从一些影视剧里面得到的经验,项玉让士兵们在枪管的前端系上一根细绳,细绳上面挂上一件重物,让士兵们平举枪口,保持一个姿势,时间一久,士兵们的胳膊就会酸胀,这是身体局部的肌肉正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的缘故,乳酸一多,堆积起来就会使人产生酸胀感,这种感觉其实时对人体肌肉的一种保护,是告诉你,锻炼过度了,肌肉受不了了,但是项玉并没有让士兵们停下来,不是他不知道这一点,而是因为这种酸痛对于人体的肌肉锻炼和强化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对于一个以后一直要用枪的士兵来说,这一步走下去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一步训练完之后便是矫正士兵们的射击准度了,这一点眼下还没办法教给士兵们理论知识,只好先建一个简易的靶场,让士兵们在上面去自己射击,开枪的射击的次数多了会提高士兵们对于枪械的熟练度,以后到了战场上不至于手忙脚乱,这一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