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廷佐这个时候也发现了清军这边的火力的减弱,尤其是在正阳门的东侧,他自然十分清楚这种问题出在哪里,只是之前还抱有一丝的侥幸心理,不料这个时候这个却点还是被中华军这边发现了。

中华军的舰船这个时候纷纷调转炮口,将目标对准了这一侧的清军,原本正阳门东边的这些火炮就因为老化的问题,使得士兵们不敢装填太多的火药,以免炮膛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发生炸膛,因此他们就算是射出去的火炮的打击威力都不是很大,往往大多数都落入了江中,距离中华军的舰队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而这个时候受到中华军的围攻,清军士兵的伤亡也开始显著增大了,因此城墙上火炮的还击力度又大大降低了,此消彼长,很快,东边这长达六七里的城墙上面的还击火力越来越弱,到了最后竟然渐渐的哑火了。

郎廷佐心中一紧,心道危险了。

清军的还击火力以降低下来,中华军这边马上就向城墙附近靠近了一些距离,然后将舰船摆正,仗着自己这边的射程的优势,在清军其他位置火炮够不到的地方开始无损攻击。

这种时候清军其他地方的守军根本就无可奈何,他们的火炮虽然是红衣大炮,但是毕竟在射程上面要大大吃亏,因此根本就没有办法打到中华军这边来,只能白白挨揍。

郎廷佐心里十分着急,城墙上的清军这个时候足足有四万人之多,而且还都是清军的主要作战力量。一旦他们被中华军击溃。那么南京城外围的阵地等于是守不住了。虽然清军还可以向后撤退,退到洪武门一带,依托着秦淮河进行防御,但是丢掉了正阳们会极大的动摇军心,影响部队的士气不说,还有可能会引发大军的溃败,这种事情要是发生那就完了。

显然,郎廷佐对于中华军的实力过于高估了。他观察到了中华军的舰队之中有很多没有安装火炮的船只,加之这些船只都被其他舰艇保护了起来,因此在心里面就认定了这些就是中华军这边的运兵船,他大致的数了一下,这些船只最少有七八十艘,如果按照一艘船两百五十人来算的话,里面至少有两万人的军队,这个数量虽然比不上清军的人数,甚至连清军的一半都没有,但是在有海上火力的掩护之下。清军并不一定能够阻挡住着两万人的进攻,因此他才在心里十分担心。

可是实际的情况呢?

中华军的舰队之中的总兵力不过是九千多人。而且全部都是海军士兵,根本就没有一名陆军,甚至连海军陆战队这个时候也没有随队前来,而且清军一开始就判断错了,以为中华军是想要拿下南京城,因为中华军的进攻路线和明显就是指向南京,但是如果他们在多想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对方的着一系列的举动是多么的不合常理。

首先,第一点就是孤军深入,虽然中华军在海上实力很强大,清军几乎无可阻挡,但是南京城并不是向杭州城那样位于海边,虽然有一道连接着大海的水路,但是怎么算都是一座内陆城市,前面还有五六个州府作为屏障,如果中华军真的想要占领南京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