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灯塔·最受欢迎自我管理课》,本堂《自我管理课》是与《职场思维课》互为姐妹篇。

《自我管理课》关注的是你与自己的关系,《职场思维课》关注的则是你与外界的关系。《自我管理课》从思维层面认知自我,为的是更好地适应你与外面的关系,以提升自我、突破自我的方式来增强竞争力,《职场思维课》也是从思维层面做出的提升,不仅是认知自我,并在认知自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知整个职场,属于贯穿内外的综合性提升。

今天自我管理课的第一讲,主题是《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谈到怎样了解和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市面上的书籍一般会告诉你三种途径,包括自己过往取得的成就,身边人对我们的评价,还有科学层面或专家角度的评估与分析。但是我想告诉你,这些方法都是不一定好使,为什么呢?这一讲,我会问你三个问题,随着这三个问题的解决,你很快就会知道答案。

好,我们进入正文。

一、一笔财富与三道箴言

先跟你分享一则寓言故事:公元前91年,罗马与其他城邦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战争蓄势待发,消息很快传遍了整座罗马城,许多罗马人宛如惊弓之鸟,担忧总有一天城池会被攻陷,吞噬他们在罗马安居乐业的愿景。因此,许多人开始纷纷抛售名下的房产,导致房屋数量供大于求,不久房屋价格就持续暴跌,靠出租、贩卖房屋为生的土地主一夜之间失去了经济来源,财产暴跌。

一位年迈的土地主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溘然长逝,留下两个年轻的儿子。两兄弟决定离开罗马,向西走,寻找经商的新出路。在路上,他们遇到过凶猛的鳄鱼、粗暴的野人、严峻的雪崩,就在他们筋疲力竭地越过荒漠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两块透明的石头。当他们捡起石头,好奇地把石头举过头顶,烈阳的光芒穿过了晶莹的石头,就在这时候,一位神出现了。神说可以帮他们完成一个人生愿望。其中一人迫切地说道:「我想拥有能够满足我一生的金钱财富。」另一位思考了一下,说道:「我想你告诉我可以改变人生的智慧。」神满足了他们的愿望,给了前者一笔财富,给了后者三道箴言,箴言是这么说的:「去改变能改变的事,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用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不同。」两人感谢了神的帮助,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荒漠。

故事讲到这里。可以说两兄弟因为自己对世界认知的不同,而向神许了不同的愿望,进而获得了不同的答案,或者收获了不同的优势。而在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影响下,你觉得两兄弟的人生,谁会收获成功呢?答案先不表,我们看看身边的故事。

二、别人眼中的人生

有一名学生,在数学课上,总能第一时间写出答案,有时候,甚至比老师给出的解答步骤还要简单。不过,他的语文和英语就很一般了,他的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是偏科型人才,如果以后上高中、大学都选择理科为专业,并且从事理工科的工作肯定大有钱途。

有一名电视台的主持人,记忆力好,平时能说会道,突发状况发生时应变能力迅速,别人得花两个小时背稿,现场讲解时还偶尔卡壳,他只要粗略看一下稿子,开机录制时金句信手拈来,比原来的稿子还要有趣,常常惹得观众拍掌叫好。他的同事和领导都觉得这份工作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制的。

还有一名国企高管,平时人缘很好,无论是与上级还是与下级发生意见分歧时,总能圆滑地解决冲突,不引起别人的反感。和其他公司的管理层在各种场合相遇时也总能博得对方发自内心的敬意,交际能力突出。他的家人、朋友、领导、合作伙伴都觉得他天生就有与人打交道的优势。

从以上三个人的事例看,里面有你的影子吗?我请你思考一下,这些别人根据你现在的表现,来判断你的优势与人生,这样的预测真的准确吗?

三、矛盾的观点

回到开头的两兄弟的故事,按照寓言故事的一般逻辑,故事的结尾大都是告诉我们,得到箴言的那个儿子肯定比得到一笔财富的儿子,要过得更幸福,仿佛知道一些道理,比只拿到钱要有用得多。但我们也来假设一个完全相反的情景:

获得一笔财富的儿子和获得三条箴言的儿子在一个全新的大陆定居了,两人就开始分头

维生。获得财富的儿子利用金钱在当地请了手脚灵活的工人建起了一栋栋的房屋,仿照父亲生前的经商模式,一辈子的生计问题解决了。没有为生存烦恼的他闲时钓钓鱼、打打猎、养养花草树木、和同道中人切磋学识、和喜欢的人一同生儿育女、周游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满足地过了一辈子。而另一个儿子日日琢磨箴言,却发现这些箴言对于当前管饱肚子毫无作用,后来他找到了一份在富人家里做马厮的工作,靠微薄的薪水维持生计,平日受到了上等阶级的歧视和羞辱,对生活渐渐失去了信心。

你大概明白本课所表达的意思了吧,那就是优势之所以称之为优势,和劣势之所以称之为劣势,都是人们以原来社会的认知为参考。优势只有在所属优势的甜蜜区才是优势,不在所属优势的区域就变成了劣势,优势与劣势是相对的。

另外,目前社会上对于「优势和劣势」,有人提出「扬长避短」,也有人提出「取长补短」。我们知道了,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单靠分析出优势和劣势行事,对于做出正确选择毫无帮助,因为你可能会被优势限制了想象,你的优势会成为你的劣势,你的劣势会成为你的优势。打个比方,你的优势是英语很好,你找工作却只找和英语相关的专业,老师和翻译,你为了维护并发展这份优势,去做了这份工作,任务重经常加班,私人空间少,每天的生活和英语高度融合,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当初并非出于自身热爱而选择的工作,你开始感到厌烦,工作几年后发现唯一的优势还是英语好,跳到别的高薪行业做别的工作几乎没了可能。特别是在科技飞速的今天,现在的优势,三五年后可能就一文一值。

同一件事,社会上有很多观点,而往往这些观点都是完全矛盾,相反的,这时候我们应该听从谁的意见?小灯塔告诉你一条鲜为人知的方法。

四、最小阻力之路

《了不起的比尔盖茨》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而且还能保留正常的行事能力。」

这里的「保留正常的行事能力」,在本讲中指的就是运用创造力化解成长阻力,塑造出结构性张力的能力。这是罗伯特·弗里茨,世界著名的创造力研究大师提出的理论,总结了如何从「解决问题」的思路,转化为「创造」的思路。

我们大部分时间的思考方式都是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解决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只在一个框架内进行重复,比如平日花费很大,你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出去打工赚钱并且尝试省钱,你口袋的钱渐渐多了起来,打工的热情可能就渐渐没了,心底想花钱的欲望又变得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循环之中,就会感到越来越无力。

罗伯特·弗里茨道出:「能量总是沿着最小阻力之路流动的,我们的行为都趋向于阻力最小的道路,简单地说,我们想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创造出全新的行为结构,以最省力的方式实现目标。」

而这种全新的行为结构就包含一个理想愿景以及对现状有清楚地认识。「一个理想愿景」是指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对现状有清楚地认识」指的是能客观真实地评估现状。愿景可以给你提供巨大的拉力,鞭策你去作出行动,而现状与愿景的落差同样能驱动你作出行动,让你更有可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应该是以终为始,想像终点是什么,然后创造出全新的行为结构,走最小阻力之路去实现它。而不是以现在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任由其发展,这种做法,大多最终的结果越发展越迷茫,很可能收获了一个「英雄无用舞之地」的人生。

最后总结一下:

这一讲,先跟你说明优势与劣势是建立在人们以原来社会的认知为参考,因此二者是相对的,并没有什么明确的优势与劣势的分界线,你自己、身边的人、社会专家、科学研究都不能做出评判。要收获一个成功的人生,关键不在于现在你有怎样的优势,或受限于什么劣势,而是在于找到理想愿景与现状之间的最小阻力之路,也就是想到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创造出全新的行为结构。这种行为结构才是能否成就人生的关键。

以上就是本课的内容。

小灯塔,互联网职场学习社区,祝你升职加薪,祝你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