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永远有B选项

大家好,这里是《小灯塔·最受欢迎自我管理课》的第八讲,今天的主题是《相信永远有B选项》。

上一讲我们通过理解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获得了三个方法,帮助你在最艰难的时期找到生活的意义,但当你人生中的A选项都失去了,即你已经无法拥有完美的生活的时候,你不妨向前走一步,接受B选项。尼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更强大。」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了。那么,什么是B选项,人们该在什么时候选择B选项呢?本讲将结合《B选项》的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的亲身故事来为你讲解。

好,开始正文。

一、幸存者

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无法比较。但人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没有人愿意接受生活中的遭遇。但遭遇总是在人们毫不留意的情况下就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亲人离世、身患重病、婚姻破裂、事业失败等等。

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她认为生活最美好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的遭遇,她的丈夫突然离逝了,这使她感到人生一下子到了低谷。谢丽尔无法接受丈夫去世的事实,终日以泪洗面,整个人的生活陷入到困顿与慌乱之中,这与事业女强人的形象格格不入。直到有一次谢丽尔与兄弟菲尔再一次哭诉对丈夫的思念时,菲尔冲口说了一句话:

「A选项已经没有了,咱们必须得接受该死的B选项。」

这就是谢丽尔的另一种选择,也多亏得这个B选项,谢丽尔才慢慢接受了丈夫突然离世的打击。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在生活的打击面前,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B选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学家在针对各类创伤事件的研究中发现,有一部分经历过至亲离世、战争、恐怖袭击等创伤事件的人们,反而从这些经历中获得了积极的个人成长。这些人被称呼为「幸存者」。幸存者这个词,一方面代表他们经历了负面的人生体验,同时更是一种力量的体现,这个词强调了「他们有力量度过了那些负面事件」。

二、糟糕的3P理论

无疑,谢丽尔是幸运者之一,她有力量找到B选项,让自己从灰色的生活中走出来。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遭遇生活打击的人都能像谢丽尔一样可以成为幸运者,积极心理学家马丁花了数十年来研究人们是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的,他发现人们在遭遇不幸和打击之后,往往会出现三个阻碍复原力的认识因素:

第一个P是个人化: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第二个P是普遍性: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个P是持久性: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这三个因素被马丁简称为「3P理论」,当你的大脑中存在这个理论后,你的大脑就会一直萦绕着这样的想法:「都是我的错!生活糟透了,人生会一直糟下去,直到永远!」生活本就不能一帆风顺,当生活中的A选项已经被pass掉了,可以拥有B选项也算是人生的幸运。你总会在经历了生活的创伤后不断成长,那些没有打败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因此,在遇到创伤后,及时摆脱3P理论是很有必要的。

三、创伤后成长

心理学家史蒂芬·约瑟夫发现,面对生活不经意的打击,15%的人在创伤后会得一种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这是一个严重的伤害,很难复原;超过50%的人经历了同样的打击后,会表现出坚强和抗打击能力,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种积极反应被他称为「创伤后成长」,他认为压力或创伤经历也可以成为「积极转变的催化剂和发动机」。

具体来说,创伤后成长共有五种状况,以下结合史蒂芬用数十年对「创伤后成长」的研究来为你讲解:

发现自己的力量

人在创伤之后可能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一股此前不知道的力量,你会发现,我们比我们知道的自己更脆弱,但同时我们也比我们想象中的自己更强大。在医院,你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关系非常好的两个女性朋友,如果其中一个人被查出患有乳腺癌晚期,另一个朋友一定也会去查,然后发现自己也是乳腺癌,但还没有到晚期。第一位朋友因为癌细胞已经扩散了,过不了多久就离世了;另一个朋友的癌细胞还没有扩散,但是经历了最好的朋友离世,她往往会选择积极接受化疗让自己存活下来,成为幸运者。

学会感激

很多人在经历巨大创伤后,会更加珍视身边已有的东西。史蒂芬研究过遭遇悲惨事件后的一对夫妇,这对夫妇本来有三个孩子,有一天他们带其中一个孩子去游泳。回到家的时候发现,保姆把家里另外两个孩子都给杀死了。这样的不幸有谁能受得了?但是这对夫妇挺过来了。

后来邻居出事了,这对夫妇还特地上门安慰邻居。你可能为问,这对夫妇是怎么挺过同时失去两个孩子的痛苦呢?邻居也这样问过这对夫妇,丈夫回答:「失去两个孩子,我才更加意识到自己还有的东西多么可贵。我还有一个孩子,我和我妻子关系还很好,而且我们夫妻还有生育能力!」他们就这么挺过来了,还又生了孩子。

获得更深入的关系

谢丽尔在《B选项》中提到:「顺境能让朋友更加了解我们,逆境能让我们更加了解朋友。」当你看到这句话时,你可能会想到「世态炎凉」,是不是你一到逆境,朋友就会疏远你?其实不一定。很多人会因为你身处逆境而跟你建立更深入的关系,这是因为人在逆境中更容易互相依赖。

一个单亲家庭的小孩,从小就跟着自己的母亲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常常住在汽车里,吃饱上顿便没有了下顿。后来母亲去世之后,他被安置在州政府办的福利院里生活,他的生活反而稳定了,至少每天都能去上学。他发现有很多好心人在帮助他,他的同班同学逢年过节经常邀请他去家里吃饭。

发现生命的意义

重大的创伤会让人重新思考人生,很多人经历不幸之后会诉诸宗教,或者变得更加重视家庭。就像前面提到的《当幸福来敲门》,如果不是丢了工作、妻子离开、被房东扫出门,主人公克里斯不会硬着头皮去学习自己一无所知的股票知识。但是为了养活儿子,让自己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他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出色的股票经纪人。

为了眼前这点事儿努力工作没啥意思,你得有一个更大更远的目的,也就是要找到「somethingbiggerthanyourself」,让平常的「工作」成为「使命的召唤」,如此你会发现以往你所害怕的事情,现在都不再能困扰你了。

找到新机会

当不幸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往往同时会给你打开另外一扇门。如果你陷入悲痛之中,一直在等待生活的A选项,最终你就会陷入谢丽尔失去丈夫时最初的境遇,请相信永远有B选项,你可以从一件事情中找到新的机会。

你怎么看待暴力游戏对儿童的影响呢?史蒂芬研究了一个非常喜欢完暴力电子游戏的孩子,他发现,游戏改变了孩子的性格。有一次奶奶带着孩子走在路边的时候,旁边的墙塌了,差点砸到孩子,奶奶都吓坏了,孩子却面不改色。你可能会问,孩子是被吓傻了吗?当然不是,正是因为孩子经常玩暴力游戏,游戏锻炼了他处事不惊的品格,让他能够淡然接受生活突然的打击,也是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新的机会。

最后总结一下:

本讲先是引用《B选项》的作者谢丽尔的故事,为你解释什么是B选项。在生活中,当你拥有完美无瑕的生活时,这就是你人生中的A选项,然而,生活本就不能一帆风顺,人们遇到创伤后,往往会产生三个阻碍复原力的认识因素:个人化、普遍化、持久化,这三点被心理学家称为「3P理论」。当生活中的A选项被pass掉了,你就要去B理论,可以拥有B选项也算是人生的幸运。心理学家发现,对于同样的创伤,50%的人会表现出坚强和抗打击能力,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种积极反应被他称为「创伤后成长」,共分为五种状况:发现自己的力量、学会感激、获得更深入的关系、发现生命的意义、找到新的机会,也就是那句:「somethingbiggerthanyourself」。

以上就是本课的内容。

小灯塔,互联网职场学习社区,祝你升职加薪,祝你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