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之改制之策, 其中也将灶户们之补助一并承包给盐商, 由其一并承担,臣担心商人为了追逐利益,会更加残酷的压榨灶户啊,现今灶户之生活已非常困窘,只能勉强度活,如此只怕会更加雪上加霜啊。”

徐光启叹口气后,继续说道。

“还有,此次改制,边防地区将再难从盐商哪里获取粮食,每日所用皆要依靠朝廷运输供给,对朝廷来说,也将会是一大负担啊。”

听完徐光启的担忧后,毕自严微微一笑,说道。

“这便是朝廷专门设立一管理盐业的机构的原因所在,其中便要负责灶户们之各种权利申诉,以保证不会被奸商所压榨。”

说到这里,毕自严坐直身子,越说越兴奋,不愧为理财高手,早已想清楚了朱由校此次改制的种种利好,说道。

“而且臣以为所谓奸商压榨灶户之事不会发生。”毕自严看了看朱由校,见其对他微微地点了点头,得到鼓励后,继续说道。

“商人逐利,为了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便是提高食盐之价格,但是所产食盐数量多了之后,价格自然便会下降。况且还有朝廷把控调节价格。那么依靠哄抬价格来换取利益,此举不通。”

“那么则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走,便是加大产量,既然要加大产量,则必不可少地要依靠灶户们,好生款待都来之不及,怎可能再压榨呢。”

想到边防地区粮食问题,毕自严则忍不住叹口气,说道。

“至于徐阁老所提边防之粮食供应,现今主要依靠军屯,民运,年例以及开中法来解决。而盐业开中所能提供给边防地区之粮食,每年仅为一百万引左右,其实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

说到这里,毕自严又要准备甩锅了,说道。

“自从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琪改制盐政为纳银换取盐引之后,在边防地区之商屯以及依靠开中法供给粮食之策依然名存实亡,如此倒不如彻底废除,朝廷得了银子之后,完全依靠军屯,民运,年例或是招买来供给。”

毕自严说完后,所有人都理解的更深了。

刘一璟想了想后,神情有些激动的说道。

“此举可谓对各方都有利啊。”

“朝廷得到了银子,得以缓解财政压力,商人免去了盐引等复杂的手续,节约成本,可以赚取更大的利益,百姓则可吃到便宜的食盐,而灶户们也可解决生活的困窘,得到优待。”

说完后,刘一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大善啊,大善。”

“以臣看来,远不止如此。”韩爌不愧出身为山西籍官员,家中本就经商,时常和晋商打交道,对于商业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说道。

“盐商若想卖出更多的盐,得到更多的利益,除了加大产量以外,质量也是他们必须考虑的,互相竞争之下,劣质食盐将逐渐被驱逐,优质食盐将遍布我大明。到时,我大明之百姓,所吃到的盐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将都是精细之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