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打到底。据说怡和财富公司那边已经有些吃不消了,好像正在考虑给杂志换个名字”

“中询?”林孝智一愣,《财富》的母公司不是美国时代华纳旗下的时代公司吗,怎么又冒出来一个中询公司。

“《财富》杂志一直都是中询公司在弄的,具体我就没再打听了,好像是十几年前时代公司授权中询公司是唯一可以使用《财富》这个名字的中文杂志,据说老板也是个美国商人。其实前几年《财富》也跟《香港财富》闹过矛盾,只不过他们在台湾跟大陆有些影响力,在香港却不如《香港财富》跟《信报》,所以之前才没闹到打官司的地步”

林孝智这才明白过来,却也不由对《香港财富》的未战先怯的行为嗤笑一声:“官司打赢了,怡和财富公司却想给杂志改名,看来他们是有些胆怯了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也明白,《香港财富》杂志确实涉嫌模仿跟抄袭《财富》周刊,从框架到内容上都有。之所以前面的官司能够打赢,不过是因为怡和财富公司是香港本地公司,而中询的老板是美国人罢了。香港是个排外心理很重的城市,真打起官司来除非《财富》能祭出更多的证据,不然法庭上的那些法官情理上更倾向于保护本地商人的利益。

祝芝山点头,他也感觉《香港财富》是胆怯了,怕是不想再继续跟中询公司把官司无限期的打下去,即耗费金钱又影响声誉。不过杂志改名也是一部险招,均未见多少杂志、报纸改名之后销量一落千丈,十几年来辛苦建立的声誉得来不不容易。

隐隐发现老板似乎对《香港财富》杂志兴趣浓郁,祝芝山好奇问道:“老板怎么对《香港财富》杂志来了兴趣了?”

“是有些兴趣”林孝智嘴角的笑意若隐若现。

要不怎么都说老美的商人善于制造百年企业,中国则擅长制造奸商。同为上市企业,看看后世国内那些市值一度超越千亿、数百亿的企业巨头,再看看老美的谷歌、苹果一系列公司吧。咱们国内大多数的企业成功上市圈到了钱后,总是想着如何制造噱头高价出走,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哪管那些接受的小股民们死活。企业高层一旦上市便是志得意满,拿钱大肆挥霍做广告,建高楼,圈地皮搞别墅,公司老板买专机,出外豪赌,所谓的海外收购也不乏买海岛、买什么篮球、足球俱乐部的。再类比下美国企业,则在不断的吞并、收购更多地技术性、互补性企业,一点点壮大自己的实力。

虽然这个对比并非绝对,但至少类比大部分中美企业,比例还是非常高的

林孝智可不想寰亚的风光只有这几年,几年后就被打成了原样。所以趁最近集团股价暴涨,公司手上的资金又开始多了起来,已经超出了拍片跟日常开支所需,他琢磨着与其把钱放在银行吃利息,还不如拿出来多收购几家企业,让寰亚集团变得更加庞大。

所以最近他亲自制定了对香港数家电影道具制作公司、服装设计公司的收购计划,除此外还准备再拿出来五千万港币用于扩大寰亚的片源,向港台上百家大小电影公司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