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萨”

的进攻行动。

当天,德、奥匈、罗、保就投入了二百四十个师在长达一千八百公里的战线上,向俄军发动进攻。此外,在bō罗的海沿岸地区,鲁登道夫还动用了三十个德军师在海军战舰的支援与掩护下,向北tǐng进。

东线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进攻打响了。

面对汹涌而来的轴心**队,俄军几乎没有进行抵抗,在七月二日当天就整体后撤了将近三十公里。

虽然俄军总参谋长布鲁希洛夫非常能干,算得上是这场大战中比较有才华的统帅,他也非常及时的下达了撤退命令,希望避开轴心**队的锋芒,在第二道防线上站稳脚跟,再发动反击,但是俄军的表现却很不给力,在退到第二道防线之后,并没有像布鲁希洛夫想像的那样站住脚。

七月七日,俄军的第二道脆线被突破。

五天之内,已有一百八十个俄军师被击溃,超过一百万俄军官兵不是战死、就是成了战俘。

前线俄军战败,后方就更加不稳定了。

七月十日,圣彼得堡再次爆发大规模动乱,近百万工人与市民走上街头,要求沙皇立即结束这场战争。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整个俄国都被绝望笼罩着,没人能够看到希望。

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人能够看到俄国能够依靠盟国的援助打赢这场战争的希望,而根源就是英国皇家海军丧失了战略优势,甚至丢掉了北海的制海权,难以在短期内打通最为便捷的海上通道。

七月十七日“巴巴罗萨行动”结束。

在十五天的战斗中,总计二百七十个俄军师被击溃,一百七十六万俄军官兵伤亡或者被俘。

此战之后,俄军彻底瘫痪了。

当时,俄军败得有多惨呢?

在不到一年的战争中,俄军总共战死三百六十八万余人、伤残五百七十多万,而被俘的高达七百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大战爆发之后,德军总共开设了四十个战俘营,最多只能容纳二百万战俘。当时还有很多人认为,根本用不着开设这么多的战俘营,

因为战争肯定能在半年之内结束,不会有那么多的战俘。仅仅过了三个月,这四十个战俘营就人满为患了。到一九一五年六月底,德军开设的战俘营超过了一百个。可惜的是,即便如此,也无法容纳下所有俄国战俘,更别说英国与法国的战俘了。此外,当时在东线作战的德军总共还不到两百万,加上奥匈帝国与罗马尼亚等盟友的军队,总兵力也不到六百万。

也就是说,俄国战俘的总量,超过了东线战场上轴心国的作战部队!

打成这个样子,俄国离战败还远吗?

从某种意义上讲,俄国已经战败了,而俄国离崩溃只欠缺最后一个必然条件。虽然冯承乾不知道这个必要条件能在什么时候形成,但是可以肯定,只要俄国受到的战争压力没有减轻,就肯定会到来。

为此,七月二十日,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