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年十月底, 也就是首先进坞维修的八艘战列舰修好之后公海舰队就能出海作战。到时候“巴登”号战列舰、

“德夫林格”号与“吕佐”号战列巡洋舰均已建成服役。

现在的问题是, 冯承乾得确定维修顺序,即首先维修哪八艘主力舰。

按照造船厂的说法维修战舰的顺序对维修耗时的影响并不大,因此最好由么海舰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安排。

那么现实情况是什么呢?

冯承乾首先安排“拜仁”号前往伏尔铿造船厂。在所有需要维修的战舰中“拜仁”号排在第一位,因为这艘战舰有战列舰的火力与防护、还有战列巡洋舰的速度,所以实战使用价值最大。

问题是,先修三艘战列巡洋舰,还是先安排战列舰进坞?

对冯承乾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大难题。

六月二十日,冯承乾收到了提尔皮茨发来的消息,英国当局已经正式任命汉密尔顿为大舰队司令,并没有启用贝蒂。两天后,提尔皮茨又发来一封电报“声望”号与“反击”号已在六月二十一日提前下水,预计在年底就能建成服役。此外,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三艘准战列巡洋舰,即“勇敢”号、“光荣”号与“暴怒”号也很有可能在一九一七年初建成、加入战斗序列。

这下,冯承乾知道该怎么安排维修工作了。

到一九一七年初,汉密尔顿手中至少有三艘战列巡洋舰,即两艘“声望”级、以及没有参加英吉利海战而躲过一劫的“虎”号,此外还有三艘准战列巡洋舰。虽然“勇敢”级算不上是真正的战列巡洋舰,这种战舰的满载排水量只有两万多吨,装备四门十五英寸舰炮,最高航速高达三十二节。与配备六门二百八十毫米舰炮的“柏林…,号非常类似,但是其最大续航力只有五千海里,远不如“柏林”号。由此可见“勇敢”级实际上是针对“柏林”号的快速战舰,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在大洋上追逐“柏林”号这样的破交舰,二是在近海执行火力支援任务。问题是,这三艘战舰都有相当的速度,有很强的火力,战斗力远超过装甲巡洋舰,能够对主力舰构成威胁。

也就是说,到时候英国皇家海军拥有六艘快速主力舰。

虽然已经有大量的实战证明,战列巡洋舰不适合战列决战,在舰队决战中根本不可能与战列舰并肩作战,但是战列巡洋舰也有很大的军事价值,能够在舰队决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一些特殊任务上,战列巡洋舰的价值更加重大。

别的不说,等到这六艘战列巡洋舰服役,而帝国海军又没有与之抗衡的主力舰,那么在帝国远洋舰队的那些破交舰就要倒霉了。

当时,远洋舰队司令斯佩上将还专程找到冯承乾,提出应该首先让三艘战列巡洋舰进坞维修,确保在一九一六年的最后两个月里,帝国海军有足够的快速主力舰来掩护破交舰进入北大西洋。

即便没有斯佩的影响,冯承乾也会让三艘战列巡洋舰首先进坞维修。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