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下,中国空军肯定会在大战爆发后开始轰炸日本本土,而且中国海军舰队不会前出西太平洋,而会留在东海与黄海协助空军作战。结果就是,为了确保本土安全,日本海军也得把联合舰队派往更加不利的海域与中国舰队决战,而在黄海与东海,日本舰队根本占不到便宜,哪怕在济州岛附近也没有半点优势。

当然,日本海军确实在战术上犯了错,即把硫黄岛看得太重。

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硫黄岛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但是考虑到美国参战的可能性,那么硫黄岛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说白了,只要美国参战,马里亚纳群岛就能取代硫黄岛,成为西太平洋上的主要防线。更重要的是,只要美国舰队进入西太平洋,而日本海军又保存了足够的战斗力,中国海军就算占领了硫黄岛,也守不住硫黄岛,美军或者日军迟早能够把硫黄岛夺回去。

结果,日本当局没有任何人认识到这一点。

毫无疑问,正是硫黄岛束缚了日本海军的手脚,让联合舰队在作战中缺乏灵活性,也让中国海军抓到了克敌制胜的关键点。

要知道,在西太平洋战场上,两场至关重要的海战都围绕着硫黄岛进行。

如果日本海军的眼界更加开阔一些,能够看得更加广阔一些,而不是盯着硫黄岛,那么联合舰队不见得会在开战四个月之后战败。别的不说,如果联合舰队在十月初没有返回硫黄岛,而是南下前往苏比克湾,就算中国海军攻占了硫黄岛,联合舰队依然有机会反击,甚至有机会反败为胜。

可惜的是,连山本五十六都没有这样的远见。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日本是典型的岛国,而且是一个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缺乏远见是很正常的事情。

说白了,日本真有远见的话,就不应该与中国为敌。

早在一九二零年代,也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发起干俄行动的时候,中国当局就曾经向日本伸出过橄榄枝,主动提出承认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换取日本从中国东北地区撤军,从而实现国家统一。

可惜的是,日本当局拒绝了送到家门口的和平。

如果日本人有远见,就不应该错过这个机会,因为这至少能够确保朝鲜依然在日本的控制之中。甚至可以说,如果日本人有远见,到大战爆发的时候,日本就不是中国的敌人,而是中国的盟友。这两个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国家只要联合起来,就肯定能够击败太平洋对岸的美国。

事实上,即便在大战爆发前,中日也有实现和平的机会。

这就是,在德皇威廉二世访华之后,吴铁生曾经提出一个建议,即与日本签署友好互助条约,暂时稳住日本,以便集中力量对付红俄,在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取得了欧亚大陆的霸权之后,再对付日本。

做为备用方案,中国外交部门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一九四零年四月,中国驻日大使就向日本当局提出了签署互助友好条约的意愿,并且首先承诺,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日战争,也希望日本